

李惠

黄莎

林鹭萍

扫描二维码,添加福小卫微信,加入卫生报肿瘤健康交流群
□本报记者 刘伟芳 陈香
神经内分泌肿瘤,一直被视为癌症中的罕见病,但近年来,却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5月30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惠、副主任医师黄莎、主治医师林鹭萍做客《大医生开讲》直播间,一起探讨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知识。
截至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人次约32万。
夜间腹泻、低血糖、胃溃疡
这种肿瘤症状可谓五花八门
神经内分泌肿瘤,顾名思义是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特别是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除了毛发、指甲不长,其他地方都有可能出现。
“我们见过很多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五花八门,有胃溃疡在消化科反复就诊,胃药吃了一大堆的;有莫名反复发生低血糖甚至晕倒,却一直找不到原因的;有夜间反复腹泻,白天又没事的;有面部皮肤无端出现潮红,特别是午后潮红的;有反复低钾血症的;还有无明显症状,只是体检偶然发现胰腺、胃肠道、肝脏等部位有血供丰富的肿块的……”李惠在谈起这个罕见肿瘤时,感慨它症状的丰富多样。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在排除常见病因的同时,要想到神经内分泌肿瘤。
据悉,约8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不易被发现,只有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肿瘤压迫或者转移相关症状时才能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特别是筛查肿瘤标志物,可以起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
黄莎强调,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全身都可能出现,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占60%~70%,其次是肺支气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占20%~30%,另有少数发生在肾上腺、胸腺、甲状腺等部位。
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分为两大类,既有表现为缓慢生长的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瘤,也有高转移性、显著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瘤分为 G1、G2、G3三级。对于直径在1cm内的肿瘤,多数属于G1期,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行内镜下治疗。1~2cm需评估后,视具体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或者外科手术。大于2cm复发转移概率高达75%以上,需要进行系统的影像学检查评估分析。
神经内分泌肿瘤曾经被认为是一类罕见肿瘤的小瘤种,对于绝大多数医生而言,可能只是散落在教科书里的陌生专业名词。然而,随着影像学筛查(胃肠镜早筛)的普及和医生认识的提高,这类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
95%非遗传
有症状的患者饮食日记很重要
直播中,询问直肠内分泌肿瘤的观众并不少,对于生存率和遗传性也是观众重点关注的内容。
林鹭萍表示,超过95%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是散发的,也就是说,只有不超过5%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会遗传。
因此,不用过度担心,但一旦家人确诊了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患有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的患者来说,一些特定的饮食会引发类癌症状,比如: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常见的诱发因素例如:暴饮暴食,大量进食高脂肪饮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另外还有腹泻、腹痛等,引起这些反应的食物或饮料的类型也各有不同。
识别这些食物方法,建议记录每日饮食的日记。日记的周期是2~4周,内容包括所摄入的饮食、药物,出现的任何症状。一旦知道哪些食物会引发类癌症状,尝试减少摄入量。如果减少也不起作用,那么就完全从日常饮食中排除。
误诊率高
多学科合作很关键
神经内分泌肿瘤因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误诊率高达5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到确诊需要5~7年,有超过一半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发生了多器官转移,李惠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黄莎提醒,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复杂和疑难,MDT多学科诊疗的必要性也更加凸显。因此,建议查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应及早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学科门诊就诊。
据悉,福建省肿瘤医院是福建省内最早成立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小组的医院,同时也是我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的牵头单位。小组团队成员涵盖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介入科、妇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内镜中心、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名专家,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相关指南的编写,可最大程度帮助到患者。
主播观察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恶性肿瘤,直播中不少观众朋友提问日常生活要如何预防呢?
李医生告诉大家,有肿瘤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重视防癌体检,有了症状更不能忽视,尽快就医。
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少食煎炸、烧烤类、腌制、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枯黄有斑点的水果、蔬菜以及发霉、变质的花生、粮食、豆类;同时可以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起伏波动较大,也有助于降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几率。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 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 支持单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