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B

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作者:林峰 福鼎桐城林峰内科诊所 全科诊室 全科副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基础知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指这种细菌在人体胃部定居并繁殖,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的过程。这种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长期感染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

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口口传播主要发生在家庭或聚餐时,通过共用餐具、接吻等行为传播。而粪口传播则是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人们在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感染。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诊断方法

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但不一定代表是现症感染;二是通过呼气试验,利用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通过检测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三是通过胃镜检查,直接在胃黏膜上取样进行细菌培养或检测。这些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与预防

一旦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通常需要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根除。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同时还会配合使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检查治疗效果。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样重要。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其次,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或食用不洁食物。此外,对于有家庭成员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与危害

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特别是胃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认识误区

在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识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见。例如,有些人认为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有些人则认为治疗过程复杂且副作用大,因此不愿意接受治疗。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而治疗过程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和用药,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成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了解其基础知识、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与预防措施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峰 福鼎桐城林峰内科诊所 全科诊室 全科副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