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X线摄影仍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乳腺疾病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腺X线成像技术发展很快,图像质量及清晰程度不断提升,而X线的辐射剂量却在逐渐减低。
过去的乳腺X线成像技术
乳腺X线成像技术最早是德国医生Salomon在1913年开始研究,实际用于临床则是在1960年,是美国医生Egan首先应用的。到现在,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乳腺X线已成为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X线成像的基本要求包括X线对组织的穿透性、X线的荧光效应与感光效应以及人体组织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乳腺X线成像技术原理同上,乳腺的组织机构分为皮肤、纤维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等,不同结构层面组织密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值也不一样,到达胶片上的X线量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曝光值,最后组成不同的影像结构。乳腺X线摄影用的是低能量软X线,不仅能扩大各层乳腺组织间的X线曝光差异,还能减少辐射剂量,最终获得图像的对比。
现在的乳腺X线成像技术
从过去的应用经验来看,最早所使用的X线球管的阳极为钼靶,起初也叫钼靶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乳腺癌的组织曝光表达形式是非常多样的,我们称之为征象。影像学征象又可分为直接征象(解剖、病理改变的直接表现)及间接征象(原发病灶引起的间接症状),乳腺癌的直接征象包括:①肿块内的恶性钙化灶,可分布在肿块内侧、周边,多表现为细小的、粗细不均的成簇钙化灶;②不规则高密度结节,边界大部分呈星形或毛刺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阳极材料也愈发多样,目前已不仅局限于钼靶,也包括:钼铑双靶、钨靶等。钼靶X线的使用局限越来越明显,不能了解乳腺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流动情况,也无法获得乳腺病灶硬度信息、乳腺的腋窝淋巴结状况,检查结果不够全面。除数字乳腺X线摄影(DM)以外,临床上也逐渐应用了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合成X线成像(SM)等技术。新技术成像时间很短,能获得数量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摄影图片,例如单次DM平均成像时间约3min13s,单次DBT+DM则需4min3s,SM由DBT重组而成,无需额外完成图像采集。DBT技术下,能从多个角度对乳腺组织进行摄影,清晰显示结构扭曲病变,提高浸润性病灶检出率,但是,DBT也可能造成假阳性率上升。
因为亚洲女性乳腺组织是致密型,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局限性很大,但是钨钼靶X线就是针对亚洲女性的一种成像技术,这种X线机搭载了碘化铯探测器,亮度很高,能观察到很细小的钙化点,对微小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医院的认可度很高。
乳腺X线成像技术的未来
从目前临床经验分析,乳腺X线成像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在最好的摄影、诊断条件下,乳腺X线摄影检出乳腺癌的敏感度也只有85%~90%,还是有10%~15%的乳腺癌被漏诊。相关原因很多,比如乳腺各层组织致密、缺乏对比,肿瘤太小,特殊的肿瘤亚型等。还有就是长在靠近胸壁很深位置、长在胸腺高位或乳腺尾部的肿块,可能X线摄影时没有被拍到,从而引起漏诊。另外,从技术层面来说,X线图像就是一沓照片的重叠影像,伪影形成后就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阴性的X线图像不能排除乳腺癌,对于怀疑是乳腺癌的病人还是要进一步结合彩超、磁共振、PET/CT等相关检查及病理学穿刺检查。现代医学背景下,仍需不断优化、升级二维成像的算法,深入发展三维断层技术,持续改进乳腺X线成像技术,以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
(作者:林丽冰 仙游县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放射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