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早产儿出生率呈增长趋势,国内早产儿的发病率为7%~8%,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属救治早产儿的意愿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正在被治愈。而早产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引起更多的关注,WHO推荐将袋鼠式护理策略用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袋鼠式护理的相关知识。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 KC)或称皮肤接触,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将其裸体放在母亲或父亲裸露的胸前进行持续性的肌肤接触,新生儿仅仅包着尿布,用母亲或父亲的衣服或者毯子,将新生儿包裹在一起,就像其在子宫里一样。袋鼠式护理是模拟袋鼠或具备育儿袋的哺乳类动物育儿的方法,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温度及安全感,此种方式可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开始并延续到出院后,或者至少进行到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
袋鼠式护理的现状
最初的袋鼠式护理起源于哥伦比亚,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不佳,医疗资源缺乏,早产儿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保暖和护理,此时,袋鼠式护理应运而生,以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势而被广泛推广。国外的许多学者也进行了临床研究,证实袋鼠式护理稳定生命体征、促进体重增长、睡眠时间延长等临床意义。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技术也日益成熟。
我国的袋鼠式护理发展晚于其他发达国家,还处于萌芽阶段。近年来,袋鼠式护理也逐渐在各大医院的新生儿病房中开展,也逐渐被早产儿家属认可和接受。同时还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证实了其临床意义而积极推广。
袋鼠式护理的实施
1.环境准备:设置专门的袋鼠式护理病房,保持房间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可播放轻柔的音乐,如胎教音乐、早教音乐等,维持室温在24℃~26℃。
2.实施者准备:母亲是袋鼠式护理的首要实施者,没有特殊限制的情况下,每位母亲都应该加强与早产儿的接触,但若产妇自身不适,如剖宫产、产后其他异常情况等,这时父亲便可以代替母亲成为重要备选实施者。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母(父)亲要保持愉悦的心情,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服,入室前先沐浴,擦净身体,不擦香水等。整理完毕后半卧于45°~60°的哺乳椅上,保持一个舒适的体位。
3.新生儿准备:评估宝宝情况,更换干净的尿布,脱去衣物及包裹的被子,尽最大限度裸露肌肤。宝宝俯卧在母(父)亲胸前,头偏向一边。
4.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家长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可轻轻抚摸宝宝的背部,防止宝宝下滑。可轻声与宝宝说话、低唤宝宝的名字,保持亲子间的交流,同时用镜子随时关注宝宝的面色及呼吸等,如宝宝出现不适,立即终止。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有抚慰作用,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并使其保持生命征稳定,延长睡眠时间,也利于早产儿的吞咽和吸吮,促进生长发育,减少不良刺激,有益于神经系统发育。同时,袋鼠式护理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加快父母亲的角色转换,减少因分离而造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促进母亲乳汁分泌。
总之,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及家庭的益处良多,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重视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必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和帮助父母早期实施袋鼠式护理,以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家庭压力,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作者:林娟斌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NICU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