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正在不断学习如何清晰地捕捉世界,但有些小朋友的“照相机”出了点小问题,像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弱视”。别看它名字里有个“弱”字,危害可不小!弱视如果没有及早发现、治疗,错过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力低下,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儿童弱视的神秘面纱,和家长们一起共同努力,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健康。
弱视是什么
202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指出,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轻中度弱视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视力正常值下限(年龄3~5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7),且≥0.2;重度弱视指最佳矫正视力<0.2。
弱视的“幕后黑手”
弱视的发生通常与视觉发育期的一些眼部问题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
斜视性弱视:眼睛像个调皮的小家伙,总是喜欢“斜着看”,导致其中一只眼睛“偷懒”,视力发育落后。
屈光不正性弱视:远视、近视或散光度数过高,就像照相机镜头没调好焦距,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两只眼睛的度数相差太大,就像照相机有两个镜头,一个清晰一个模糊,大脑就会“偏心”只用清晰的那个,导致模糊的眼睛视力下降。
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或上睑下垂等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阻挡了光线进入眼睛,就像给照相机镜头盖上了盖子,眼睛无法看清东西,视力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弱视的“蛛丝马迹”
弱视就像个“隐形杀手”,很多孩子没有明显的症状,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或者筛查,才能发现它的踪迹,以下是一些需要留意的情况:
歪头视物:孩子总是歪着头看东西,可能是为了用视力好的眼睛看清楚。
视物凑近:孩子看东西总是凑得很近,可能是因为视力不好,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眯眼视物:孩子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可能是为了让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一些。
频繁揉眼:孩子经常揉眼睛,可能是因为视力不好,眼睛容易疲劳。
弱视的“克星”
弱视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大部分孩子的视力都能得到恢复。治疗弱视要遵循“先治病因,后治弱视”的原则。首先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形觉剥夺因素等,再进行弱视治疗促使弱视眼的使用,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戴眼镜:对于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引起的弱视,首先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让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
遮盖治疗:用眼罩遮住视力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工作”,从而提高视力。
压抑疗法:用药物或眼贴降低视力好的眼睛的视力,让弱视眼有更多的机会“锻炼”。
精细目力训练:通过穿珠子、描图等活动,训练弱视眼的精细视觉能力。
视刺激治疗:利用特殊的仪器或软件,用高对比度、不同空间频率的条纹刺激弱视眼,促进视力发育。
双眼视功能训练:弱视会影响双眼视功能,尤其是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需要通过训练重建双眼单视功能,巩固疗效。
总的来说,弱视治疗的关键是把握早期,坚持训练。年龄越小、程度越轻、病因越单纯,疗效就越好。此外,家长的耐心引导和配合也至关重要。
总之,儿童弱视是一种威胁视力健康的常见眼病,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坚持训练,并注重日常预防,才能让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作者:林秋荣 泉州市儿童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杨林静 泉州市儿童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