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B

“医”靠升级 尤溪实现家门口的省级诊疗 本报记者 刘伟芳 通讯员 朱昕

郑晓玲名医工作室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以前看病总往省城跑,现在专家就在家门口!”一句尤溪县百姓的朴实感慨,道出了尤溪县医疗领域的显著变化。

自2024年1月尤溪县总医院与福建省立医院签约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后,借助“名医工作室”和“双主任”科室等创新模式,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让尤溪群众多年来“大病不出县”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150公里的接力救援,省级专家“镇守”家门口

2月11日下午,4岁男童命悬一线,一枚小小的1元硬币穿透性卡喉、食道濒临穿孔。孩子喉咙至胸口剧烈疼痛,呕吐不止,小脸憋得通红,情况很不好。

“立即禁食禁水!保持半坐卧位!”接到求助的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陈捷主任一边电话指导急救,一边抓起外套冲进夜色。从福州到尤溪的150多公里路程里,陈捷主任一边赶路一边在脑中飞速推演着手术方案。

晚上8点,县总医院内镜中心亮起无影灯。在直径仅0.9cm的儿童胃镜下,陈捷主任带领院内镜中心团队,全程仅15分钟就取出了异物。次日清晨,患儿已能笑着喝下小米粥。

之所以有这场紧急救援,其实与尤溪县医院和省立医院一年多来的合作共建,专家下沉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合作共建以来,尤溪县总医院特设立省立医院专家门诊,每周都有省立医院专家下沉到专家门诊坐诊,陈捷主任就是其中的下沉专家之一,与总医院儿科主任傅世杰组成儿科“双主任”,带领科室完成多项新挑战。

截至2025年1月份,省立的专家们已累计开展门诊1878人次,真真切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级专家。

“以前看大医生就怕看完第一次,后面还要跑省城,现在省立的专家每周都来,复查也不用折腾了!”患有肺部疾病的黄大爷在县总医院完成复诊后连连称赞又好又便捷。

新技术、新服务,把技术留在基层

气管镜检查作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金标准”,因操作难度高、设备要求严苛,此前仅在省、市级医院开展。尤溪县总医院借助福建省立医院“送出去、引进来”帮扶机制,选派骨干进修儿童气管镜技术,投入新型儿童专用内镜设备,现已常态化开展儿童气管镜肺泡灌洗等2~3级操作,并逐步攻克4级高难度异物取出术。

县总医院普外科甲乳专业组团队在福建省立医院甲状腺疝外科李华水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首例经颏下单孔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该手术是平移福建省立医院的新技术,术后基本可达到无痕效果,为爱美人士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在省立医院郑晓玲主任指导下,县总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一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由于病灶紧邻肛门,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肛门功能。

……

为了培养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力量,省立医院派驻多批次专科医生常态化开展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及专题讲座,并接收尤溪25名医务人员、11名行政骨干赴省立医院跟班学习。通过“名医工作室”师带徒模式,培养学科带头人,提升县域医疗团队技术水平。

据统计,合作共建以来,省立专家共带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服务10项,完成手术192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137台次,像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胸腔镜肺叶切除等,填补了县域技术空白。

目前,省立医院已协助建设尤溪县总医院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静脉血栓防治中心等,进一步完善急诊急救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1000平方米的内镜中心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提升了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以及危急重新生儿患者诊治能力。

同时,双方搭建5G互联互通实时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影像、病例数据实时交互。累计完成远程会诊79例,疑难病例讨论200余次,确保复杂疾病诊断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