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B

鼓楼区创新试点“预防接种健康处方” 本报记者 张鸿鹏

“大爷,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免疫力较低,感染带状疱疹的风险较高,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在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正结合患者健康状况提供疫苗接种建议。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为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福州鼓楼区预防接种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打造鼓楼卫健第一窗口品牌,福州市鼓楼区以“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和智慧接种服务升级为抓手,推动预防接种服务从“被动接种”向“主动防护”转型,深化基层医防融合建设。

首创健康处方制度 推动服务模式转型‌

6月17日上午,57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师傅在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时,收到了全科医生开具的特殊“处方”——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建议。

“您的血糖控制稳定,符合接种条件。”医生李莉霞通过“预防接种处方系统”调取其体检数据,5分钟内完成评估开单。缴费时,医保个人账户直接划扣的操作让李师傅感慨:“原来打疫苗也能像配药一样方便。”

据了解,预防接种健康处方‌是由全科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开具的处方,用于推荐或指导患者接种特定疫苗,即在治病的同时主动提供防病建议,实现医防融合。

早在今年初,鼓楼区以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制度,旨在提高辖区成年人预防接种意识和意愿,共同强化群体免疫屏障‌。

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云介绍,该制度将流感、肺炎、HPV、带状疱疹、肝炎五类疫苗纳入全科诊疗路径,通过三大创新实现医防融合。

“这不是简单的流程叠加,而是健康管理模式的革新。”黄晓云表示,疫苗处方推动医生从“治病”转向“防病”,患者从“被动就医”转为“主动防护”,这正是健康中国“关口前移”的基层实践。

软硬实力双升级

打造有温度的健康港湾‌

走进鼓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焕然一新的预防接种门诊,淡橙色墙面上的茉莉花标识令人眼前一亮。五片花瓣分别指向预检、登记、接种等区域,花蕊处的微笑标识旁标注着当前等候人数。

“环境改造后,孩子哭闹减少了一半。”医务人员指着接种室介绍,云朵造型的留观区软垫让许多小患者主动要求“再坐一会儿”。

在安泰街道接种门诊的留言墙上,75岁的林阿婆用朴实的笔迹写下:“现在打疫苗,就像逛公园一样舒心。”

硬件条件更新的同时,鼓楼区也不忘提升软实力。今年初,福州鼓楼区依托全省领先的预防接种人员线上管理平台,构建起健康处方工作人员培训体系。

“平台上线后,我们管理工作人员更方便了。”鼓楼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工作人员基本信息以及培训记录、考核成绩、证书获取情况等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查到。

此外,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各类预防接种健康处方相关课程,内容涵盖法律法规、预防接种知识、应急处理与沟通技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等。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该负责人表示,平台还能自动记录工作人员的学习进度,对学习进度缓慢的人员进行督促,当工作人员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培训证书,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人员的统一管理,推动医防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