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小天使们平常活泼可爱,是全家人的宝贝,可一旦身体不舒服,小朋友们很难准确表述身体的不适,就会表现成不明原因的频繁哭闹、厌食,看着蔫蔫的宝宝,家里的长辈就犯了愁,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宝宝身体健康尽量少生病呢?老祖宗的智慧在这时候就能给大家帮上忙了。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2000余年历史。晋代葛洪首创捏脊疗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膏摩法”(用药膏辅助推拿),这些方法被纳入中医儿科体系,沿用至今。现代研究(如《中国小儿推拿学》)表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可增强儿童免疫力,减少季节性高发疾病。遵循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结合四季特点调整推拿方案,能帮助孩子强健体质,少生病、长得壮。
春季:疏肝健脾,助生长
季节特点
春季属木,对应肝脏。儿童体质“肝常有余”(源自《小儿药证直诀》),肝气过旺易引发口苦、急躁,加之春季过敏、感冒高发,需疏肝理气、健脾助长。
推拿方案
1. 清肝经:食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300次,平肝火,缓解烦躁。
2. 补脾经:拇指桡侧(外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200~500次,健脾胃,防积食。
3. 捏脊:从尾椎至大椎提捏皮肤3~5遍(捏三次提拉一次),助阳气生发,促生长。
夏季:清心祛湿,护脾胃
季节特点
夏季属火,对应心脏。儿童“心常有余”,易心火亢盛,表现为口舌生疮、睡眠不安;加之暑湿困脾,易腹泻、厌食。需清心火、祛湿气。
推拿方案
1. 清天河水:前臂正中从腕至肘直推100~300次,解暑降温,适合夏季发热(注: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
2.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拇指根部肉厚处)1~3分钟,健脾胃,改善食欲。
3. 退六腑:前臂尺侧(小指侧)从肘至腕直推100~300次,辅助退热,缓解便秘。
秋季:润燥养肺,防便秘
季节特点
秋季属金,对应肺脏。燥邪易伤津液,儿童“肺常不足”,易干咳、鼻干、便秘。需滋阴润燥,兼顾健脾(脾为肺之母,健脾可补肺)。
推拿方案
1.清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300次,宣肺润燥,缓解咳嗽。
2.推涌泉:按揉足底前1/3凹陷处1~3分钟,引火下行,改善睡眠和便秘。
冬季:温阳补肾,促发育
季节特点
冬季属水,对应肾脏。儿童“肾常虚”,冬季需固本培元,抵御风寒,同时促进骨骼和智力发育(肾主骨生髓)。
推拿方案
1. 推三关:前臂桡侧(拇指侧)从腕至肘直推100~300次,温阳散寒,增强抵抗力。
2. 揉肾俞:双手拇指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处1~2分钟,补肾益智。
注意事项:安全推拿4原则
1.咨询医师:推拿前需排除禁忌症(如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破损、急性感染)。
2.控制力度:以皮肤微红、孩子无哭闹为度,避免用力过猛。
3.时间与介质:每次10~15分钟,使用橄榄油或婴儿润肤油润滑皮肤,避开饭前饭后1小时。
4.坚持才有效:每周3~4次,连续1~2个月,配合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效果更佳。
小儿推拿需手法精准,建议初次操作前观看专业视频(可搜索“小儿推拿教学”),或向中医师学习。四季推拿贵在顺应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养护,孩子体质自然稳步提升。
(作者:黄佳月 福州市中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叶薇 福州市中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