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这种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会攻击人体神经系统,导致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严重时可引发窒息、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尽管破伤风疫苗的普及已大幅降低其发病率,但全球每年仍有3万~5万人因此死亡,尤其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风险更高。
感染途径:破伤风梭菌如何入侵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动物粪便中,通过以下途径感染人体:
1.伤口污染:深而窄的刺伤(如钉子扎伤、木屑刺入)、烧伤、开放性骨折、动物咬伤等,容易形成缺氧环境,促使破伤风梭菌繁殖。
2.不洁操作:用未经消毒的工具处理伤口(如用泥土止血)可能引入细菌。
3.隐匿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微小伤口(如皮肤擦伤)也可能感染。
误区澄清:
铁锈≠破伤风:铁锈本身不携带细菌,但生锈物品常暴露于污染环境,可能沾染破伤风梭菌。
人传人?破伤风不会通过人际接触传播。
典型症状:从“牙关紧闭”到全身痉挛
潜伏期通常为3~21天,少数短至1天或长达数月,感染后症状逐步加重:
1.早期信号:
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张口困难)。面部肌肉痉挛、表情僵硬→苦笑面容(眉毛抬高、嘴角外拉)。
2.进展期:
背部、腹部肌肉强直→角弓反张(身体向后弯曲呈弓形)。轻微刺激(光、声、触摸)即可诱发剧烈抽搐。
3.致命风险:
喉肌痉挛→呼吸困难、窒息。自主神经紊乱→躁动、大量出汗、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多器官衰竭。
紧急治疗:与时间赛跑
一旦出现破伤风症状,需立即住院救治,治疗核心包括:
1.伤口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破坏厌氧环境。
2.中和毒素: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或马破伤风抗毒素(需皮试)。
3.控制痉挛:使用镇静剂、肌肉松弛剂,重症需呼吸机支持。
4.抗生素:首选甲硝唑、备选青霉素杀灭残余细菌,疗程为7~10天。
注意:破伤风毒素一旦与神经结合,无法逆转,治疗仅能阻止毒素进一步扩散,因此预防远胜于治疗!
预防破伤风的核心:疫苗+科学处理伤口
1.主动免疫:接种破伤风疫苗
我国将破伤风疫苗纳入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计划免疫程序:
基础免疫:婴儿3、4、5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加强1剂,幼儿6岁接种1剂。
青少年与成人:每10年接种1剂加强针(如Td疫苗)。
关键提示:
全程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可维持10年以上。
受伤后是否需要补打疫苗,取决于伤口类型+免疫史。
2.被动免疫:紧急情况下的“救火队”
对未完成免疫或高风险伤口,需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直接提供抗体中和毒素。
3.伤口处理四步法
①冲洗: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②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勿涂封闭药膏)。
③就医:深/脏伤口、动物咬伤、异物残留等情况需专业处理。
④评估免疫需求:根据伤口和疫苗史决定是否接种。
破伤风致死率高,但完全可防可控:
按时接种疫苗,保持免疫保护;正确处理伤口,杜绝细菌滋生;高风险创伤后,及时就医评估。
(作者:黄浩 福建省老年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