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降压药物的正确应用与否将关系着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甚至生命安危。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降压药物具有一定的误解,这也使得不规范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降压药物的分类与适用人群
目前临床当中比较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型,各个类型的降压药物在作用机制以及适用人群方面都有所不同。
(1)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以及吲达帕胺等,有利于促使机体当中的多余钠盐及水分排除,降低血容量,有助于控制血压,是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治疗药物,特别是同时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者年龄偏高的高血压患者比较适用。长期应用利尿剂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
(2)钙通道阻滞剂(CCB):常见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此类药物能够对钙离子进入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阻碍,并可促使血管扩张,实现降压作用。适合应用于各类型的高血压,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周围血管病变以及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部潮红以及肢体水肿等。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比较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以及依那普利等,此类药物能够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进行抑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有利于血管扩张并降低血压水平,比较适合应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肌梗死或存在糖耐量减退的高血压患者,一些患者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干咳。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常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ACEI类药物比较相似,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来实现降压目的,通常适合应用于无法耐受ACEI药物的患者,ARB类药物的安全性较高,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偶有患者出现恶心、头晕等情况。
(5)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此类药物能够对心脏β受体进行抑制,控制心率,调低心肌收缩力,有助于降低心输出量,从而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比较适合应用在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或具有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中。
降压药物的口服原则
(1)小剂量原则:通常情况下降压药物的口服应首先从小剂量起,有利于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若小剂量降压效果不佳可逐步增加口服剂量。
(2)优选长效制剂:由于长效降压药物患者每日仅需口服一次便可控制24小时内的血压水平,预防血压大幅波动。
(3)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疗效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可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这有利于提升降压疗效,同时也可减少每种降压药物的用量。
(4)个体化原则:在降压药物应用中需结合病情、耐受度以及身体状况等制定个体化的降压药物方案。
降压药物的常见使用误区
(1)误区一:血压水平正常就停用药物。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口服一段时间降压药物后,发现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便自行停药,擅自停药很可能导致血压快速升高,同时治疗难度大大提升,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误区二:盲目用药。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没有出现头晕、恶心、头痛等症状,因此无需用药,事实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在患病早期,通常并无症状表现,然而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下容易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
(3)误区三:单纯依赖降压药物。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控制血压,除了要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外,还需加强饮食管理,坚持运动锻炼,并严格戒烟戒酒等。
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此类药物的应用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用药误区。
(作者:林霖 闽侯县南通镇卫生院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