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帅
有研究发现,成年期肥胖的人常常在儿童期超重或肥胖,引起儿童肥胖最基本的原因是摄取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其因素是综合性的,包括环境因素,比如饮食、行为、睡眠、药物等,以及遗传和内分泌疾病影响。其中几乎所有儿童肥胖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
如何从环境因素下手来管理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呢?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肥胖与很多因素有关,排除病理性因素以外,环境因素是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引起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黄林娟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单纯性肥胖,多是摄入量超出了输出量,三餐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家庭在孩子饮食上,食物比较单调,且过于精细,吃得很多都是白米、面粉、精致的蛋糕,虽然它也是淀粉类的,但是属于高升糖食物,食入后,迅速转化为糖分,人体吸收快;而像地瓜、玉米等粗粮是低升糖食物,生成糖指数的时间比较长,在胃里消化、代谢时,需要吸收和消耗热量,容易扛饿,因此在饮食结构上,粗粮要多吃,精加工的食物要少吃。”黄林娟说,一天三餐食物品种要丰富,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更要搭配,比如一周至少吃两次粗粮,多种色彩的水果和蔬菜有益于健康,可以安排餐桌上有各种颜色的食物。
不吃饭、少吃一餐或者只吃水果,都对控制体重没有帮助。特别是早餐,不吃早餐反而会肥胖。如果是因为早上去学校赶时间而少吃或不吃的话,可以准备一些健康的快手早餐或者便携的餐食,比如混合坚果和果干的谷物麦片等。避免有宵夜的习惯。若因为晚上做功课迟了,需要增加点心,建议选择低升糖食物。
此外,减少含糖饮料很关键。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包括果汁)是引起龋齿和部分个体肥胖的重要原因。饮用含糖饮料也会导致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较低(比如蛋白质和钙),因为含糖饮料常常会替代牛奶的饮用。所以不应鼓励饮用软饮料和其他含糖饮料。应选用普通的水作为儿童正餐和零食以外摄入的液体的优先选择。
多吃健康食品 减少看电视等屏幕时间
有研究发现,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与儿童及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直接相关。黄林娟说,看电视是引起儿童期肥胖的重要环境因素,因为电视取代了运动,减少了能量代谢和消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常还会吃一些零食,常时间看电视、手机等屏幕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还有一个可能引起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就是吃饭吃太快了,过快地进食会导致进食过多,从食物进入口腔到大脑发出已经吃饱的信号大概需要15~20分钟,所以吃得太快,大脑还没解除到‘饿’的信号,新的食物又继续摄入,容易导致肥胖。另外,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和食物营养吸收不佳。”黄林娟提醒家长,应教会孩子细嚼慢咽,食物入口,咀嚼至少20下以后再吞咽。切记不能用零食或食物来作为奖赏或惩罚,比如用冰淇淋、巧克力或者是薯片来奖励孩子好的行为,或者以不给孩子吃他喜欢的某种食物,作为惩罚他的不良行为。
还可以把健康食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建议把饮用水、水果,以及其他低卡路里的小吃零食放置在孩子任何时候都能发现和触手可及的地方。
控制进食量和摄入的卡路里。对于进食过多的孩子,特别是高卡路里的食物,可以减小勺子、碗和盘子的尺寸。外出到餐馆享受美食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分量是否过多,可以考虑吃完一部分,然后外带部分回家。
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体重 家长要一起PK
黄林娟指出,儿童青少年“小胖墩”扎堆,其实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很大关系,作为家长特别需要注意。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小胖墩’时,在与孩子交流时,要避免出现‘你就是控制不了零食,你就是很胖很丑’这一类语言,这样做,反而是一直刺激强化孩子‘我就是胖子,我想吃这些零食’,在心理上的起到负向强化作用;应当改为‘我观察到你这段时间管住自己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诸如此类的正向鼓励言语,可以树立孩子的信心。”黄林娟说,孩子的自控力薄弱,不吃零食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完全剥夺,就可能造成偷偷吃。家长应该要激发孩子节制零食的动力,以视频、图片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肥胖对身体健康、运动、社交等方面造成的不便与影响。
另外,家长要做出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诱导,不能自己吃香喝辣,让孩子在一旁苦熬着。眼见自家孩子过于肥胖,家长应当停止在家中存放零食的行为,让孩子知道热卡的概念。带动孩子一起运动,一起PK打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体育活动量也不是一件难事,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双休日找个时间近郊野外徒步、自行车旅行、户外游戏活动等,都是不错而且容易做到的。争取做到每天60分钟的体育活动。
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睡眠时间不足和肥胖有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减少肥胖的风险。父母可以采用“睡前仪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在孩子的卧室放置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屏幕设备,并规定讲睡前故事的时间长短和熄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