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一台手术,创造两个福建首次

首例肺动脉支架植入术,还“打通”了狭窄的心脏人造血管和肺动脉

□本报记者 陈坤

近日,14岁的小林(化名)接受了心脏人造血管的第三次手术。

小林一出生就被诊断出先天性多器官畸形,7个月大时,她接受了第一次心脏外科开胸手术,修补了室间隔缺损,同时医生用一根人造血管连接右室和肺动脉以维持生命。10岁时,小林接受第二次心脏外科开胸手术,更换一根新的人造血管。

1年前的复查发现,人造血管又出现狭窄。然而,第三次外科手术的风险很高。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协和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陈良龙教授,方军博士、董现锋医生等经过详细评估发现,原来直径18mm的人造血管最狭窄段直径仅5mm,同时右肺动脉开口也存在狭窄,心脏超声提示狭窄造成高达139mmHg的压力差。

心内科团队决定为其通过不开胸的介入方法植入肺动脉支架。术中,医生从小林大腿处的股静脉送入长度为40mm的肺动脉支架。经过充分球囊扩张,最狭窄段直径由5mm扩大到15mm。术后造影显示人造血管狭窄及右肺动脉开口狭窄均得到解除。

这是福建省内首例肺动脉支架植入术,也是国内首次通过肺动脉支架同时“打通”狭窄的心脏人造血管和肺动脉。

术后小林气促的症状缓解,第二天就出院了。

陈良龙教授说,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心血管外科、内科治疗方式的交叉融合已成趋势,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善预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