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通讯员 许海生
“十三五”以来,莆田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推进健康莆田建设,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组建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高位嫁接三甲医院;整合仙游城区三个医院和18个卫生院成立仙游县总医院,创成三级乙等医院,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共享;创新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仙游县总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共建联合病房,实现患者费用减少、大医院床位缓解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共赢。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有效防控登革热、H7N9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播,传染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全市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8%以上,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十四五”时期,莆田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推动健康莆田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争取获得10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建设40个市级重点学科,建成1~2个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全市各级中医医院建设发展,荔城区中医院新址完工投用。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全市新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10个。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建设,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努力守护“一老一小”健康,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市、县(区)实现设置1所政府举办、独立、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探索创新0~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全体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市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一线城市水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位居全国前列。
促进健康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推广“滴滴”影像项目成果,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多方位落实在外莆籍医学专家的联系承接工作;争取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量占比达到25%,床位占比达到30%;以获批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为契机,加强对台交流合作,围绕妈祖健康城建设发展和高水平医疗技术引进,集聚全市健康产业发展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