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剑云
日前,中宣部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出炉。其中,福建省有两位同志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福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颖是其中之一。此前,她还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这位有着9年党龄的年轻医生,如何频频获得“国家级”荣誉,记者走近她,了解她的行医故事。
扶危渡厄,坚守初心
白皙的皮肤,清秀的五官,齐肩的短发,说话时常带着笑眼。这位温柔的女医生就是胡颖,当她说到自己的工作、说到自己作为“白衣战士”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那段经历,语气十分坚定、有力,令人特别安心。
护佑健康、扶危渡厄是胡颖从小的梦想。2007年,她进入福州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参加工作,2012年,工作表现优异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一天起,她就立下了“笃行天使职责,恪守医者崇德”的初心。
作为一名党员,从医近20年的胡颖,曾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资助病人;曾两次下到县、乡医院,贴近群众,为病人解除病痛。
最近就有一位病人在胡颖近一个月的救治下,即将康复出院。那是一位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外地病人,今年春节大年初四,因大咯血转入福州市第一医院,在内科输液治疗后效果不好,夜里11点左右病人再次发生大咯血,随时有可能因为咯血量多窒息而危及生命。胡颖紧急联系介入科为病人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治疗后,第二天晚上,病人再次出现咯血量多的情况。当晚,胡颖连夜从家里赶到医院查看病情,联系介入科主任,再次为病人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此后,病情平稳,没有再出现咯血。
行医近20年,胡颖是患者和家属交相称赞的“好医生”,不但解除病人的病痛,更以温情去缓解患者的烦扰,减轻家属的负担,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她说,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更多地去安慰病人,让病人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也是她对自己坚定信仰的践行。
主动请缨,在“特殊”战场淬炼党性本色
2020年冬春,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救护形势异常严峻,医护人员极度紧缺。从媒体上,胡颖看到在武汉的同行们工作非常辛苦,很多医生已经疲惫不堪,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呼吸科的医生,她非常希望能为控制疫情做点什么。
2020年1月26日上午,福州市第一医院接到指令,需要紧急组建医疗队,于次日一早集结出发驰援湖北。收到集结令,胡颖第一个主动请缨,并被选为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她十分坚定地说:“党员就应当与疫区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分院是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首个“战场”。第一天上班,胡颖和队友们忙于救治患者,从上午8点半忙到下午5点,午饭都没顾得上吃;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装备进隔离病房,连续工作数个小时,没喝一口水。
2月2日,她随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员转换战场,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那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病情最重、人数最多的医院,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与病魔竞速度夺生命的火线。在那里,医护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有很高的传染病暴露风险。然而,胡颖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危险的工作抢着干,几乎每天都给病人采集咽拭子,床边呼吸机操作更是家常便饭。
胡颖说,多救一个病人,多让一个病人看到希望,这都是无比欣慰与自豪的。
从1月27日到3月24日,累计战斗了近60个日夜,胡颖成为福建省派出的医疗队中作战时间最久的医疗工作者之一,并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了医护人员0感染、病人0死亡的任务。
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鼓励与荣誉,胡颖说,内心感到非常温暖。同时也表示,会带着这份经历与感悟,更加努力地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为病人的救治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