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乍暖还寒 慢病患者要警惕

□本报记者 刘伟芳

惊蛰时节,春意渐浓,而“倒春寒”的天气却时有发生。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尹鹭峰提醒,特别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应警惕初春时节发生的“倒春寒”。

脑中风 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关节炎 春季天气阴晴不定,一旦湿冷空气来袭,没有做好关节部位的保护保暖,容易诱发或加重中老年人的关节疼痛。

胃肠不适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各种细菌、微生物也随之活跃,如饮食起居不当,就更加容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

抑郁情绪 “菜花黄,痴子忙”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春季有精神障碍病史的患者容易旧病复发。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天全身的阳气开始发动,肝气相对于其他三个季节来说更为旺盛,更容易情绪激动亢奋。

面瘫 除了常规慢病外,临床上面瘫的病人也有所增多,和吹风、喝酒、熬夜伤神有关。

糖尿病合并痹症 寒冷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以及血糖紊乱,而感冒高发也会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使病情治疗雪上加霜。

倒春寒来临,如何加强健康防护?

●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 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 早睡早起,规律生活,漫步闲庭,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 少食辛辣,少食甜食,多吃蔬果,清淡饮食,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