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疫情改变了门诊疾病谱

□本报记者 邓剑云 陈坤

发现新问题,医生“吹哨”

新冠病毒侵袭一年有余,“被迫”防疫的国人身体状况受到了怎样的影响,疾病谱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叶玲告诉记者,眼下是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流感的发病率也没有往年的高。

传染性疾病有明显减少,但也因为居家多、外出活动少而衍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儿童部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旭薇告诉记者,门诊内分泌病人有增多趋势,比如性早熟、矮小症等。她建议,针对性早熟的孩子,居家要多锻炼、注意饮食均衡、控制体重,防止青春期提早来临。

医生门诊见闻、直观感受,医院门诊量变化,有令人欣喜的改变,也对着新出现的问题“吹哨”。

流感病人有所减少

“受疫情影响,不只呼吸科,各科室门诊量普遍下降。”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诊间,主任医师陈志斌打开电脑给记者看了他2019年的门诊工作量是14777人次,而去年上半年门诊量锐减。

作为福建省新冠肺炎医疗组副组长,陈志斌分析:

第一,较小的病都在家服药,基本不到院;第二,人们外出减少,交叉感染减少;其三,呼吸道疾病少,与戴口罩、勤洗手有直接关系。

食源性胃肠道疾病门诊量

下降六成

疫情期间,不少人改变了饮食习惯,由点外卖聚餐,变为日常带餐上班,甚至更愿意在家下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陆岽说:“2020年,急性感染胃肠道病人约下降了五成,以肠胃炎、消化不良等为主。其中,食源性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疾病门诊人数更是下降了约六成。”陆岽分析,原因之一与人们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聚餐有关,个人防护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勤洗手,有效地切断了病毒细菌的传播途径。

儿科门诊量减少近半

张光林是三明市第二医院(永安总医院)儿科主任,他的年门诊量是他们科室最多的。他告诉记者,经历疫情,2020年儿科门诊量普遍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一组数据也说明了同样的现象:2019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量为 94504人次, 2020年则下降到45145人次。

张光林的直观感受是,2017—2019年,连续三年,H1N1、H7N9、H3N2等各类流感患儿,以及病毒性感染,包括肠道病毒、疱疹、咽炎、手足口病等患儿,都在逐年增加。但是,2020年戛然而止。“原因就在举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人都懂得勤洗手、戴口罩,仅这两点就让很多儿童疾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儿童内分泌、发育障碍类疾病增多

因为居家多、外出活动少而衍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儿童部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李旭薇告诉记者,除门诊内分泌病人有增多趋势外,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性攻击行为等发育障碍类疾病、儿童精神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因疫情防控,2020年春节放假到4月份中旬,丁羽都在家办公,2岁的孩子就跟在身边。她因为工作需要,手机、电脑时常不离手,在一旁的孩子也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4月下旬,她发现,本就羞涩的孩子更不爱交流、不爱和同龄孩子玩了。医生评估,考虑孩子有自闭的倾向。

“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有效的陪伴和足够的关心,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张光林建议,平时不仅要陪孩子,而且要注重有效的陪伴,和孩子互动,关心孩子的情绪;少用电子产品,以免影响孩子的视力和睡眠;正确教育孩子,不要因为学业给予孩子过度的压力。

张光林说,近年来,全社会普及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大家对儿童保健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儿童保健,主要是让各类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的疾病能够及时筛查出来,因而,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心理科:

青少年病例占三分之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庄子森观察到,2020年,心理科门诊量全年同比持平,成年人病例数有所下降,青少年心理门诊量有所提升,由原先的一半提升为三分之二。

“随着复课,青少年就诊量呈现较大提升。”庄子森解释,心理健康由运动和社交两大支柱支撑。“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就像一张蜘蛛网,由社交力等织就。压力就像一块石头,如果网不够密实,当压力来临,一块小石头就可能轻易将网捅破。”

不少孩子大夏天来就诊,却穿着长袖。医生让孩子卷起袖子,发现手腕上的割痕。但来就诊的家长通常没有留意到孩子的自残行为。

50%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父母的问题。

庄子森提醒家长,当你觉得孩子突然减少社交,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特别叛逆,或异常沉默,这种异常超过两周,就要反思亲子关系。首先,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其次,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或向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如果以上办法均无多大改善,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前往医院心理专科就诊。

儿童近视眼和成人干眼症

明显增加

去年下半年,本报健康大使、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林泰南表示,在去年上半年的门诊中,儿童近视眼和成人干眼症明显增加。受疫情影响,学生课外活动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和线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增加,用眼卫生不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巨大压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