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冠脉支架降到了“地板价” 可以豪气地想装就装吗?

□本报记者 林颖

冠脉支架是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梗患者打通生命通道的“钥匙”,从去年开始,我国多款冠脉支架因为集中带量采购,价格纷纷降到了“地板价”。这给众多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让一些冠心病患者开始纠结,是否要给自己安装一个支架。

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彭峰主任医师:

不同程度冠心病治疗方式不同

冠心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慢性和急性。慢性主要包括稳定心绞痛,急性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梗和猝死。

彭峰指出,对于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来说,支架并不是治疗冠心病的“全能选手”,毕竟是放入身体的异物,且放入支架后还有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除非必要,还是能不放支架就不放支架。

如果是稳定性心绞痛,建议先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控制效果不佳再考虑放支架。特别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合并疾病比较多,预期寿命较短,身体也比较虚弱,更倾向药物保守治疗。

大多数心梗患者可能需要放支架,但并非绝对。如果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可药物治疗而不一定需要安装支架。特别是血栓从其他位置脱落后游走至冠脉的,也未必要安装支架,可先抗凝治疗。

“当然,如果稳定心绞痛开始变得不稳定时,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式。”彭峰说。通常,这个时候冠心病患者会出现一些急性冠脉综合征,比如近期内每日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心绞痛的症状程度逐渐加重,疼痛越来越剧烈,每次胸痛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或者胸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增多,以往走路等劳力活动后感到胸痛,休息后会有所好转,现在休息也无法缓解等。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方明程主治医师:

血管狭窄情况不是唯一判断依据

临床上有些冠心病患者做了心脏造影,发现血管堵了50%,听说放个心脏支架能扩张血管,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就坚持要求使用支架。

事实上,放不放支架不能单凭个人决定。通常心脏支架适用于血管堵塞70%~80%以上的急性心梗患者,以及服用了药物效果不佳的心绞痛患者。

“放不放支架与血管狭窄程度没有绝对关系,医生还要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方明程说,“如果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重,但是他们没有心绞痛的症状,或者希望继续吃药缓解症状,医生也会认可暂时不放支架。”

当然,做心脏造影时,对血管堵塞程度的判断多少有些主观,如果刚好有些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卡在了临界值,不得不纠结要不要放支架时,还可以通过冠脉内影像学检查(比如血管内光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或者冠脉功能学检查(比如血流储备分数),客观地量化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导致了血流障碍,从而为是否安装支架提供更严格的把控。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郭延松主任医师:

装了支架不等于一劳永逸

装了支架不等于一劳永逸,如果患者做完手术后误认为冠脉血管打通,病情就痊愈了,出院后还是按过去的生活习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烟该抽的抽,那么冠脉血管大概率还会再出现狭窄。

“我们科室每个月都会接受数例装了支架后又出现狭窄的患者,他们要么不听医嘱过早停药,要么就干脆不吃药。”郭延松说,“心脏支架只是一个‘管道修理工’,暂时疏通了血管,恢复了血液供应,改善了病人的症状。若手术后仍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管道还会淤积,心脏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因此,术后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装了药物支架的患者,千万不要随意停药,同时定期检查,把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以避免复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