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州福山郊野公园考察时,向市民们招手致意。(新华社)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带着对福建人民的深情厚意、带着对福建发展的殷切期望,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了曾经工作生活了17年半的福建大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铿锵宣示。

2000年1月27日,习近平当选福建省省长。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态:“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使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

群众的冷暖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重点。23日,总书记来到三明沙县总医院察看医改惠民情况,实地了解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成效。

三明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职工赡养比低、医保基金曾经收不抵支,同时受困于不合理的医疗、医药体制,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医保基金浪费巨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反映强烈。自2012年起,三明开始探索“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

改革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三明医改情况汇报,肯定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考察中,相关负责人向总书记汇报,通过改革,实现了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生受鼓励。三明居民住院次均费用和年均增幅,远低于全国费用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去年全市医务性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高23%;药耗占比,比改革前下降27%。

作为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在充分吸收三明等地医改经验基础上,挤压药品虚高水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成为全国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破题先锋。

百姓有没有获得感是医改成功与否的标准。

23日上午,沙县金沙高级中学教师翁华,来到沙县总医院的医保服务站咨询:由于长期用药,自己的个人医保账户一直“清零”,可为什么最近意外发现有了结余?工作人员告诉他,医改后,报销起付线降低,药品价格也降低了。

在门诊大厅,翁华遇到了正在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亲切询问了他的病情,并嘱咐他注意健康、保重身体。

习近平总书记对现场的医护人员说道,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百姓的幸福始终在习近平心里最深处。

(《福建日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