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医疗健康领域黑科技亮相数字峰会

□本报记者 林颖 刘伟芳 摄影 陈昶晔 陈心怡

充电宝大小的智能一体机

人体行为感知器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车

输液器

长相萌萌的医院物流机器人

智能床垫

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峰会现场,你将会看到哪些和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高科技呢?

智慧养老

随身的“健康管家”

在中国移动公司体验馆,一系列智慧居家产品,让不少参观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充电宝大小的智能一体机,看似貌不惊人,却内有乾坤。它的体内内置精准高新芯片和多功能算法,通过设备外置的不同端口,可以实现血压、心率、呼吸率、血氧、血糖、心电、体脂率等数值的监测、存储。使用者可在手机端查看各项监测数值。

该系统后台还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现数据共享。一旦数据有异常,可触发后台向社区医生发送预警,社区医生接到报送后会及时询问使用者的健康状况。

除了智能一体机,智慧居家产品成员还包括一款人体行为感知器。和普通的家庭监控器不同,它是一种基于无线信号、利用AI算法进行探测的全新传感技术,可对活动人体和静止人体的姿态进行识别和探测。一旦发现老人倒地、坐地,以及静止在马桶上时间过久等异常情况,它会及时向使用者手机发送预警信号。这款产品特别适合安装于卧室、卫生间等意外高发场所。

全国红十字系统首个

“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亮相

一个平台,N种解决方案,全国红十字系统首个“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在海峡会展中心8号数字福州馆正式亮相。

该平台采用“1+N”模式,三端联动(手机、iPad、大屏),一个平台,N种解决方案,实现红会资讯的发布、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交流、会员和志愿者管理、办公智能化等功能。有效整合社会人道资源,通过打造行业及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社会应急力量体系建设为重点打造的应急救援系统,将福州市域内与红十字会相关联的仓库、物资、避难场所,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应急救援预案,救援安全专家,红十字急救员,后勤保障等资源收纳于系统,依托北斗定位、5G数据采集和大数据技术,将现场的情况反馈到大屏上,便于领导决策和精准的指挥调度。

核酸检测“小黄车”

提供随到随检的检测服务

10号展馆里有一辆酷似幼儿园校车的“小黄车”,别看它个头不大、长相挺萌,其实是一个新冠病毒核酸移动实验室。

据了解,这辆车最大的亮点是配备了咽拭子采样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及压力传感技术,采样机器人可实现口腔咽拭子样本的自动采集。机械手可以自动夹取拭子、拧开保存液管、放入咽拭子样本,并把咽拭子放入灭活装置。最大程度降低核酸检测对专业采样人员的依赖,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及样本间发生交叉污染的风险。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检测效果,将为后疫情时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防控保障。

智慧病房、院前急救

5G让医疗更便捷

“嘀嘀嘀……”预警系统里传来了5床病人挂瓶将要结束的铃声。主管护士查看了护士站大屏上病人的资料,准备好药品送到病房,家属再也不用时时盯瓶了。

这是记者在中国联通展位上看到5G对未来智慧病房的规划。展台上,一款智慧输液器可实时感知输液瓶中的药品剩余量,并将各床位输液动态情况展示于护士站大屏上。当输液即将结束时,智慧输液器还能及时发出预警,提示更换。

智慧病房中使用的智能床垫能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意外坠床、离床时间,睡眠状态等情况,当数据有异常波动,还会向护士站自动报警。

此外,智慧病房使用的电子大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白板和患者信息一览板,把患者所有的信息都集成在电脑中,供护士实时调阅,让护士在护士站就能一览全局,实现医护患协同交流,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除了智慧病房,5G带来的巨大变化是院前急救。

患者一上车,连接上设备,所有的生命体征数据以及车内所做的检查就会实时传送给急救中心,联合患者健康档案,前置急救工作。甚至如果突发紧急情况,还可开启远程会诊功能,构建生命健康通道。此外,车子还能实时规划好急救行驶的路线和到达时间,为应急救援节省时间。

医院物流机器人

会自己乘坐电梯

在6号馆的华为公司展台内,这个长相萌萌的医院物流机器人已经成了不少医院住院病区的得力助手。

因内置感应控制系统,这款机器人有自动乘坐升降电梯的功能。到达升降电梯门前,它能给升降电梯发出指令,让其降到相应楼层。

药房人员只需在机器人体内放入病区各楼层所需药品,机器人便可按照内置的地图,避开障碍物,将药房药品及时送达到各楼层护士站,为护士们的日常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