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治病常走弯路 是不是忽视了背后的不良情绪?

□本报记者 林颖

不再纠结,恢复了正常的睡眠

“一天只睡6个多小时,达不到7~9小时的睡眠标准。会不会得肿瘤?”“会不会我已经长了肿瘤,只是自己没察觉?如果只睡5小时,会不会第二天就突然猝死?”

一晚上,张女士的脑海中总是盘旋着这样的问题,以至于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张女士平日工作繁忙,时常要加班熬夜。一旦睡得比较晚,她便开始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能否达标。这一算不要紧,原有的困意一下被打消,取而代之的是睡眠不足产生的焦虑。

张女士被自己的睡眠问题困扰,于是求助于睡眠专科的医生,医生告诉她,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是否睡够由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决定。之所以经常失眠,其实是被自己焦虑的情绪左右了。

听了医生的话,张女士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不再纠结于睡眠时长,晚上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睡眠。

七成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中医说“百病皆生于气”,当情绪出现变化时,就会对气机升降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之说。举个例子,当人生气时脸红脖子粗,是气血上涌的表现,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这便是“怒则气上”,因为情绪的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

若长期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那么各种各样的疾病便会产生。“据统计,现代人的疾病谱中有七成属于心身疾病,除了失眠,常见的还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病等。但真正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重视自我情绪调整的患者并不多。”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李宇涛副主任医师说。

在病因查找中如果忽视情绪致病的问题,不少患者的诊疗过程会走弯路。比如一些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或因为家庭杂务繁重,都面临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因情绪问题导致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幅也许不大,但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明显。若仅靠药物,血压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需心理、躯体疾病共同治疗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提倡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共同治疗。

李宇涛指出,话疗,是找到疾病根本原因,帮助患者解开心结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医生应当多关注患者的情绪,疏导他的情绪,改善他的情绪。

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情绪特点,针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理。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这种性格与她长期所患的肺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就要通过药物改善肺部功能,带破情绪问题、脏腑疾病间的恶性循环。

再比如有些人因为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至于食欲下降,时常出现腹泻。如果能从心身角度一起配合躯体症状的治疗,那么躯体症状改善就非常快,而且情绪问题也能得到缓解。

除了中药汤剂,针灸、走罐、拔罐、刮痧等辅助治疗方法,都能使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使病人受益。

从患者角度来说,除了通过药物治疗外,更要增加户外活动的机会,多与朋友外出郊游,通过心理调适,学会释放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如果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最好找既懂得专业医学知识又懂得心理的医生寻求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