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厦门市第三医院(同安区总医院)举办纪念第110个国际护士节活动,向全院护理人员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
近年来,厦门市第三医院全力打造精品护理品牌,创建卓越团队,深入开展延伸服务,充分调动护士们优质服务的积极性,至今共开展38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服务,实现了“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穿上防护服, 就是扛起一份重任
“您好,请您测一下体温。”“最近有没有发烧?”“请您扫一下张贴码。”“感谢您的配合!”在厦门市第三医院大门口预检分诊台前,护士们一边认真地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测量体温,一边亲切地问询着,让他们依次有序进入医院。
每天进医院的市民有近一万人次,4名护士轮流值守,穿上密闭的防护服,测体温、反复询问、登记信息、排查流行病学史,这样一个简单的流程,他们每天要重复数百遍。但他们仍一丝不苟,仔细筛查,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
护士长方文剪感慨道:“平时夜晚都不敢独自户外活动,自从穿上这身防护服后,晚上值夜班也一点都不怕,我想这是因为扛起了一份重任吧!”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一个标准,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厦门市第三医院承担了辖区大部分核酸检测任务。
“别紧张,头再仰高一点。”急诊科护士李晓萍的动作很是娴熟,采样拭子顺着鼻腔插入鼻咽结合部,适当停留,再轻轻转动两圈后退出,即完成1个鼻咽拭子采样。然后手消毒,接着采下一个。
排队做核酸检测采样的人越来越多,李晓萍加快了手上的动作,重复之前同样的步骤。不同的是,呼出来的热气让护目镜渐渐起了水雾。
“每天24小时轮班,要采集200多份,既要做好院感防控,又要服务好待受检人员,为节省时间、方便工作、节约防控物资,我们都不敢多喝水、多吃饭,但一天下来衣服还是湿透了。”李晓萍说,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
健康宣教, 搭建医患护沟通的桥梁
不同于来得快、去得快的急性病,慢性病是一场“持久战”。这其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已成为慢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预防”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始终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正确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加大宣传教育,让民众接受正确的理念和健康知识,才能培养出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厦门市第三医院护理团队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特点和接受情况,因人制宜,采用讲座PPT、微信群、公众号、电话回访、义诊、现场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服务。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并普及健康知识,努力做到应知应会,不留缺陷。此外,多个科室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针对不同疾病,定期推出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服务。
83岁入院多次的“老烟枪”陈阿伯,在参加几次医院呼吸一科的健康大讲堂后,终于下定决心戒烟,并积极劝导家人也要戒烟。
健康教育工作的加强不仅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更有助于全面细致地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促进康复的指导,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因此深受患者好评。
延伸服务,
患者学会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致死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高发病率也带来了高并发症比率。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但如果病人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方法调节好血糖,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病人自我管理尤其重要。
2015年,厦门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成立糖友会,旨在强化群众卫生健康意识,提高群众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水平,让民众学会自我管理。
糖友会每季度都会下基层开展健康服务活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和健康义诊等多种形式,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民家中。每场活动都吸引附近一两百名糖友或家属参加,截至目前累计直接受益者有四五千人。
去年9月,内分泌科护士长陈德梅说,一名妇女因血糖飙升导致酮症酸中毒,经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后,妇女得以脱险。事后,她毅然加入该院的糖友会,学会了自我管理疾病,血糖控制得很好。
“以前经常接到因低血糖导致昏迷的糖尿病患者,近两三年明显减少了。”陈德梅欣慰地说,这些年我们持续为糖友们科普宣教和义诊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学会了管理自己、管理疾病。
贴心回访,
优质服务延续到家
延伸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创新拓展,也是爱的延续。近年来,市第三医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实地回访病人、上门延续服务、上门普及健康宣教常识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对出院病人的全回访,不仅使医院管理服务进入了持续改进、良性发展的轨道,将医院的健康教育延伸到了病人家中,而且也向社会打开了一扇了解医院、医务工作的窗口,在化解矛盾、改进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记者了解到,该院中医骨伤科、骨科、手足外科等科室还提供上门服务,为有需要的患者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游章友 廖小勇 叶聪艺 陈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