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30岁年纪,心脏却似70岁,问题出哪?

□本报记者 林颖

许多人因为作息不规律、熬夜、抽烟、酗酒等生活坏习惯,导致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今年30多岁的患者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

下班回家后,小王就是宅男一枚。他不仅平时从不运动,还经常熬夜,喜欢高脂高热量食物。

一年前,小王出现了胸闷气短的情况。一次感冒后,小王症状加重,几乎难以呼吸。小王被家人紧急送院后查出是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而疾病的根源在于他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控制的高血压。

“送院时他的高压已经达到180毫米汞柱,出院时叮嘱他一定要坚持服降压药。”接诊医生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方明程主治医师说。

但医生的话显然没有引起小王的重视,服药三个月把血压控制到目标值后,小王就没有再上医院复诊,也没有继续用药。直到半年后小王再次心衰发作,送院治疗时效果明显不如第一次。

“第二次再来治疗时,他三十岁的小伙心脏功能和六七十岁的人一样,这就是没有持续服用降压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方明程惋惜地说。.

“不听话”的高血压患者

看诊过程中,像小王这样“不听话”的高血压患者十分常见,以年轻患者居多,其次是一些固执的老年患者。

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血压患者超过3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却有两个数字显得十分的不和谐。一个是确诊后的低服药率,另一个是服药后的低达标率。

貌似“是药三分毒”这种概念已经深深植入了许多国人的心里,对于长期吃降压药,大家都有一丝抗拒。再者,服用降压药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相当多的患者在刚得知自己患了高血压后,总会有一个灵魂拷问:“大夫,我需要一辈子吃药吗?”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高血压不能彻底治愈,只能依靠终身药物抑制,让病情不易复发。降压药和抗生素不同,长期服用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相反,高血压患者越早开始服用降压药,可以越早地保护心脑血管。

误区

出现症状再吃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不高就不用药,血压一旦上升就又恢复用药。其实这样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而且容易加重病情。

更何况在很多血压值很高的情况下患者并没有症状表现,如果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可能已经严重伤害到心脑血管。

症状缓解可以停药了 有些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血压终于稳定了,他们就琢磨着把药停了,但这样的举动其实非常危险的。

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可能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更大的不可逆的损伤。

当然,如果经过长期规范的降压药治疗,以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后血压可以达到目标值,那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服药剂量或种类,同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和抗拒用药的患者不同,有一类患者降压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出现高血压后,总希望能通过降压药将血压快速降至目标血压。然而,血压下降得太快,容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出现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等严重后果。

除了高血压急症需要快速降压外,一般患者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在用药后1~3个月左右,把高血压降到目标值。

夏季血压低,自我停药换药 夏季气温高,高血压患者血管舒张,血压往往比冬季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患者可将日常监测的血压趋势告知医生,让医生对药物种类或药物剂量做出微调。而不是盲目自信,自作主张或道听途说随意调整药物。

即便有些人久病成医,要自行调药时,也要增加监测频率,并及时和医生反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