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回眸这100周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我省为解决农民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发生了巨变。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福建部分乡镇卫生室的变迁。
福州闽侯:加入新农合尿毒症患者优惠定点救治医院
闽侯县参合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后,在优惠定点救治医院,每周可享受2次免费血液透析治疗,每年可减免透析相关费用约4万元。
以前 VS 现在
以前每周做3次血液透析,一个月下来要花5000多元。
现在每周有2次免费血透,剩下1次用新农合报销,一个月可以少花4000多元。
在闽侯县医院血透室,年近古稀的陈依姆算了这样一笔账。
在这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血透室内,设有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接诊室、储备室、污物处理间和医务人员办公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并配备8单元金宝单人透析机、1台血滤机和水处理、供氧、负压吸引等装置。此外,墙壁上还挂有一个造型别致的便民箱,里面装着一些糖果,是给出现低血糖症状的透析患者补充糖分的。
福州闽侯:婚检孕检体检服务日趋完善
在闽侯,不仅患者治疗有保障,婚检孕检等市民体检服务也日趋完善,极大方便了全县群众。家住闽侯青口的林女士,怀一胎和二胎后的产检变化:
以前 VS 现在
怀第一胎时,开车1小时到县城甘蔗计生服务站做孕检,费时费力。
林女士怀上二胎后,可直接在家门口进行孕检,方便省力。
龙岩连城:满足当地及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
作为连城规模最大的基层卫生院之一的文亨镇卫生院,近年来,为了满足当地及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先后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自筹等方式建起了精神病院大楼和新的门诊综合楼,门诊量、业务量和医疗业务收入都有大幅增长。
揭乐乡吕屋村的古稀老人揭衍春,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再次来到卫生院按摩。“我这是多年的老毛病了,时不时就需要按摩,一年还得住两三次医院。”
以前 VS 现在
由于离城区不远,老揭之前也没少跑县医院。
可这两年,他却习惯了到乡卫生院来。不仅因为近,而且设备、治疗能力也都跟上去了,报销的比例也高。
宁德周宁县:村医用上“云平台”
“你看,我这里40多平方米的场所,设备完善了,还接上网络纳入了医保定点。”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咸村镇芹村村医何芳忠说,以后村民看病不用再跑镇上了。
周宁县咸村镇芹村位于革命老区,辖区人口有1000多人,留守在家的只剩200多人,以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居多。
以前 VS 现在
以往,因为村医的服务场所设在家里,且达不到标准化卫生所的要求,无法纳入医保定点,村民看病常常去到十几公里外的卫生院或更远的县城医院。
目前宁德已如期实现贫困村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经卫生健康部门认定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所,全部纳入医保定点,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医保刷卡结算。
莆田荔城区:一体化卫生所让群众在村里就医
以前 VS 现在
以往因为村卫生所药品少、缺乏诊疗设备,一些农村群众往往选择上一级医疗机构就诊,导致基层医疗资源浪费、大医院看病难。
莆田市于2018年启动村卫生所一体化建设。荔城区新度镇下坂村的一体化卫生所已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改革不仅带给村民“家门口看病”的便利,也留住了乡村医生。
除了荔城区,莆田其他地方在村卫生所一体化建设中也探索出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仙游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以县医院为龙头,6个中心卫生院为点,辐射到村卫生所,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
南平建瓯: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拿药,方便实惠
过去在川石乡营勺村,村民连拿个降压药都是件麻烦事。不过事情近来有了改观,村里的卫生所开始可以刷医保卡了,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拿药,方便实惠。为方便群众就医,建瓯市每年都安排符合条件的一些村卫生所开展门诊补偿试点工作,营勺村成为了该市较早的试点之一。
以前 VS 现在
原来村里没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都是在村医家里。
如今,村卫生所的医疗用房、医疗设施和医疗环境日臻完善。
诊室、治疗室、药房、处置室、康复与健康教育室、候诊室、值班室等一应俱全,十分规范。
(福建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