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党员风采

陈治卿:见证医院快速发展

1988年中山医院复办开诊,陈治卿教授调到中山医院工作,当时正临医院迁址重建,医院从嘉禾园一片荒凉的烂泥滩上盖起高楼大厦。全国各地调来的人员居住在院外各处,交通不便。陈治卿家人联系宗亲爱国华侨吕振万先生,吕振万先生无私捐赠两辆医院班车,供职工上下班使用,又捐赠孙中山铜像一尊,弘扬中山精神。

1988年7月1日,复办后的中山医院开始对外接收住院病人,市第三医院并入中山医院,三院原址暂为中山医院门诊部,新址为住院部。为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医院于1994年在全市率先成立老年科,1995年成立厦门市老年病康复研究所,陈治卿担任研究所所长。1997年在国内率先引进双能骨密度仪,当时全国仅6部。从医40多年, 党龄36年,陈治卿教授深耕临床,为人民健康事业贡献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许鸿志:争当学科发展“拉车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一直鼓励全科医护人员发扬协同合作的“大雁精神”和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激励青年骨干争当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的“拉车人”。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80后党支部书记的许鸿志博士,工作18年来,见证了学科的发展壮大,消化内科获评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依托于这样的平台,许鸿志不断深造,出国学习最新的消化内镜先进技术,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技术青年专家。

潘秋灵:坚持做好每一个细节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一直致力于打造“充满爱意”的“人文科室”,坚持做好服务好母婴的每一个细节。

今年三八妇女节,妇产科产房副护士长潘秋灵别出心裁,将新生儿的脚掌和父母亲的手掌,印在绘制好的树干上,共同绘就象征着传承的生命树,作为礼物送给新生儿家庭。这份别致的礼物让“新妈妈”们充满喜悦和感动,为了让更多的新生儿家庭收获“同款快乐”,潘秋灵说,她会继续守护好每个新生儿家庭,为他们带去更多惊喜。

陈明淞:讲好红色故事

“我身后的这幅画展现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加紧入侵闽南的准备,不断以飞机、战舰袭扰厦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医生陈明淞是一名青年志愿党史宣讲员。他利用业务时间学党史,讲好厦门故事。

在熟悉讲解词的过程中,他深入理解了每一个厦门党史故事的历史背景,反复练习,熟记于心。在他看来,党史宣讲员就像是传递红色故事与精神的火炬手,让穿越时空的伟大故事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活”起来,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廖小勇 陈芳 石青青)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