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传播速度极快的变异毒株,流调和防控需要更快,多位专家认为,应重视疫情防控的“黄金72小时”。
年初得到快速控制的上海疫情,就是在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筛检时发现,因为发现早,精准布防,没有全员核酸大检测,也没有封城,只用了一周就控制住了疫情。
最近发生的厦门疫情,源头明确,4名阳性人员第一时间被送到定点医院隔离诊治,并迅速开展流调,切断传染源,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科学精准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目前疫情没有外溢。
深圳机场的做法,或可为全国各地境外输入风险较大的机场所借鉴。
在今年6月出现机场输入疫情后,深圳机场加强了境外输入的管控:境内、境外航班场地实施硬隔离、全分割,确保人员轨迹无交叉;深圳市口岸办对国际机场、陆路口岸、港口码头以及海关、边检等口岸一线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实施集中居住、“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在岗时不进入社会公共区域,离岗时需进行核酸检测并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
两家棋牌室“引爆”了扬州疫情。7月30日召开的扬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全面彻底流调,形成“流调—隔离—检测—再流调—再隔离—再检测”的闭环防控链,要以“最坏的打算”将集中隔离房间储备到位,同时高效有序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疫情治理是一个紧急状态,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再到市民多方互动。前述南京孕妇发出求助微博后,7月25日,江宁区指定江宁医院作为苏康码黄码及封控区内的孕产妇、急诊急救、慢性病患者、特殊疾病患者等人群的医疗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同时明确“乘交通工具途经机场、未去过机场的,通过大数据筛查后可转绿码”。
院感管理方面,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建立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三区二通道”、“一患一诊室、一患一陪护”、医务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等相对完善的院感防控机制。去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持续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培训对象应覆盖全体医务人员以及管理、安保、后勤(包括外包服务)和陪护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组织培训及效果考核。
德尔塔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新冠势必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人类共存。正如张文宏所言:“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