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医师法推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经过三审获得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这在激励广大医师群体士气的同时,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从行业管理

走向社会治理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医师408.6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9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到77.4亿,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今年1月,医师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新修订的医师法对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回应,多维度架构了医师管理制度,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体现了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相关要求。

“比如,为进一步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养,医师法明确,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在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方面,医师法规定,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医师法明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高医学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等政策。”

一系列亮点引发关注

医师法增设“保障措施”专章,从薪酬待遇、队伍建设、表彰奖励、良好执业环境和医疗秩序维护、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并规定相应过渡机制;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医师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设置、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重要条件;完善医师执业规则,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互联网诊疗,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师的管理……一系列亮点引发各方关注。

“医师法在保障医师执业安全方面的力度加大。”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表示,医师法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入刑”的法律规定,对防止暴力伤医、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师法明确,‘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西医可以用中医药,中医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工作。”曹艳林说。

“医师法明确,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立法鼓励了医师救助他人生命的积极性,有助于打消救人的顾虑。”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是修法过程中的咨询专家,她指出,“看似给医生立法,实则关乎百姓的生命与健康”。

期待释义

有更详细说明

郑雪倩表示,医师法规定“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对临床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的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进行了法律规范。

在医师执业注册和多点执业方面,医师法沿用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医师法支持先前国家出台的多点执业政策,并要求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对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给予“支持并提供便利”,但“如果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没有相应改革,医生仍是‘单位人’,那么多点执业仍将有一定难度”。

根据医师法,医生“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等;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可以不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曹艳林说:“这个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

专家坦言,期待医师法释义能够有更详细的说明,从而让法律规定落地、落实、落细。

(《健康报》新闻频道客户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