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5岁男孩50斤,运动量挺多,却仍旧“保重”肥胖不减……

妈妈的困扰

□本报记者 张帅

福州5岁男孩天天(化名),身高113厘米,体重却已经有50斤了,已超出同龄儿童的正常体重。

天天的妈妈,趁着幼儿园放暑假,陪着孩子餐后户外快走,或者是跳绳,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左右。

但是,天天仍旧“保重”,减重困难,体重浮浮沉沉,“运动量挺多的了,为什么还是减不下来?”

日前,因为肥胖的问题,妈妈带着天天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

接诊后,该院儿保科陈铭雨医师为天天做了相关的代谢检查,并未发现异常。

经过询问,医生发现天天的运动量其实并没有像家长认为的“挺多”,大多都是以快走、少量跳绳为主,每天1小时左右,而且饮食也没有注意控制,因此体重才控制得不好,减重困难,她诊断天天属于儿童单纯性肥胖。

学龄前儿童应如何运动?

“运动、饮食和睡眠构成了儿童每天24小时自然养育的3个要素。儿童早期的身体活动水平与骨骼、心肺健康、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社会心理健康以及超重肥胖等方面均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持续影响着青春期乃至一生的健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儿保科陈铭雨医师说,像天天这样5岁的学龄前儿童运动应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动作,这是一切身体活动的基础。基本动作技能是身体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和踢这些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许多运动、竞技和身体组合动作的基础。

学龄前期儿童处于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体验来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技能。

同时,儿童在户外运动比室内运动会表现更加活跃,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户外活动是预防儿童近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照射阳光调节钙磷代谢,从而促进骨发育。

怎样运动

陈铭雨提醒,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类型可以包括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以及体育运动等多种形式活动,一般可以鼓励儿童进行独自游戏、亲子游戏或者同伴游戏。

这些游戏形式带给孩子以下的好处——

1.可以促进儿童的专注力、培养思考能力。

2.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育,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可以增加人际活动,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4.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情感,进而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因此,用一些比如简单的家务活、跳舞、骑自行车、跳绳或者别的需要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等。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不仅可以发展基本技能,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心肺功能,强化全身各部位的骨骼肌肉。

■提醒

学龄前的儿童每天要累计运动时间至少达到3小时(180分钟),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应累计不少于60分钟。以上这些时长的运动可以累积,不要求一次性完成,但运动量要够。所以,运动不仅仅要动起来,还要运动够时间。在足量运动的时间里,建议每天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