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本报记者连线朱霞青。
“我们等了许久,等待这车孩子到来。因为有个孩子在家里哭了两个小时,才在父母和医护人员的安慰下离开了家。看着一个个穿着隔离服的‘小白人’从救护车上走下的那一刻,我心里一软,眼眶就湿了。”朱霞青的声音又一次哽咽,“我的孩子也这么大,看着他们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们此刻也许正依偎在爸爸妈妈的身边。”
因为是做隔离前的检查,此刻父母不能陪在身边。“小白人”的手中都拎着临别时父母准备的一大袋的零食,里面有面包、饮料等等,还有爸爸妈妈的爱。
刚来到新环境,引导员朱霞青像对自己孩子说话那样,和这群孩子打起了招呼:“孩子们,你们保持好距离,排成一排,然后跟着姐姐走,好吗?”
朱霞青特别想抱抱这群孩子。但按规定,在特殊环境下,医护们尽量和患者保持安全间隔距离。“我只能尽量用言语来安慰他们,比如叫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叫号数,这样可以更亲切些。”
朱霞青反复提及的是“懂事”:
那身隔离服,别说是孩子了,大人穿着都闷热,何况这些孩子有些还发着烧,他们都全程穿着,口罩也都没有摘下。
“他们这么小,但在做CT检查时都没有哭闹。”
个别小朋友因为年龄太小,所以无法自行上去进行CT检查。全科医学科医生梁丽敏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轻轻抱起小朋友平躺在检查台,顺利完成检查。
这是多么坚强、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