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鸿鹏
42岁的肖贤梅是泉州市泉港区南埔秘书长镇惠屿村计生协会小组长。2000年,师范专业毕业的她放弃了教师这个“铁饭碗”职业,回到家乡惠屿村。20多年扎根在海岛上,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小渔村实现了完美蜕变,被评为全国最美渔村、福建省“水乡渔村”、泉州市“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送政策进渔村 传递惠民好声音
10多年前,惠屿村只是一个孤岛,出行十分不便,岛上的婚育观念相对较为落后。肖贤梅初任惠屿村计生协会小组长,就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及时传递政府福音。
她利用村村响、微信、广场、宣传走廊、宣传展架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计生知识,强化他们对政策的了解。同时结合海岛的特点,提出利用海岛优势发展旅游、打造婚育新风长廊等建议,寓计生国策宣传于旅游休闲之中,有效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在2016年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之后,肖贤梅带领协会小组主动学习了《决定》精神,及时印发宣传材料,通过广播、电话、QQ、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媒介为群众开展远程宣传,第一时间向育龄群众播报新政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送温暖进渔村 拉近党群鱼水之情
2011年,二女困难户肖大姐居住的房屋在台风的时候受损,一家人愁眉苦脸。作为协会小组长,肖贤梅得知后马上准备相关材料向镇政府申请受灾补助。
第二年,镇计生协会将肖大姐纳入农村女儿户安居工程。一番努力下,肖大姐一家终于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为了更好地关怀计生家庭,肖贤梅积极倡导落实计生家庭相关优惠。在惠屿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可享受免除垃圾处理费、幼儿园学费减免、外出交通费减免等优惠,这些优惠政策还写进村规民约,让广大的计生家庭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
每逢节假日,肖贤梅带领着协会志愿者,开展上门送温暖等活动,为贫困计生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送上生活用品及慰问金等,跟他们唠唠家常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送发展进渔村 引导妇女抱团致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着村子里的姐妹们常年为生计发愁,肖贤梅自己也想参与到创业就业的大浪潮中。
2015年4月,经多方筹备,肖贤梅牵头成立了泉州市泉港区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为了让广大留守岛上的妇女有一技之长,肖贤梅动员全村妇女积极参与网箱养鱼、鲍鱼、吊蛎、海带、江蓠菜养殖及近海捕捞,让留守的妇女共享海岛发展成果。
多年来,合作社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基地现拥有海带养殖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5.3万元。养殖的海带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合作社更是频频开展活动,激发社员活力,先后获得“农村妇女文化活动示范点”、“巾帼示范基地”、“先进基层妇女组织”等荣誉。肖贤梅也因此被泉州市总工会获得“泉州市2016年优秀创业农民工”、“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岛上的姐妹们说肖贤梅不仅给她们带来了生殖健康知识,更是带领她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送教育进渔村 保障幼儿学前教育
早期惠屿村由于地处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岛上没有幼儿园及小学,儿童上学要坐船到陆地就读,而且需要全寄宿制。幼教专业出身的肖贤梅为此事深深苦恼,教育关系重大,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为了能够推动岛上幼儿园落地,肖贤梅多方争取奔走,终于在2010年经泉港教育局批准同意在岛上租用民房开设幼儿综合班。为了节省办学资金,肖贤梅亲自兼任园长,并聘用本村高中以上学历妇女担任教师。为提升教学水平,让海岛幼儿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肖贤梅积极与泉港实验幼儿园沟通接洽,每年轮流派送教师到该园培训。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肖贤梅尽心尽力,一直按照上级要求抓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使惠屿幼儿园能够与陆地幼儿园接轨,让海岛儿童能够在自己的岛上正常享受教育。
阳光、沙滩、礁石、仙人掌,美丽的惠屿村海山田园让人心醉,家乡养育了肖贤梅,肖贤梅让家乡更美好。她说,自己将继续奋斗在计生协会的岗位上,为家乡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