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福建战疫的“白黄红”力量

□本报记者 陈坤

10月12日0—24时,福建省无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至12日,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0例。专家认为,福建的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从疫情突袭,到战疫成绩,获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的高度肯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社区防控组组长吴浩说:“福建人民好样的,一个周期就搞定了德尔塔毒株。”

在这段时间,福建的医务工作者担当作为,冲锋在前,奔赴多个战场,与福建人民一起守护美丽家园,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在这段时间,“白黄红”持续发力,疫情防控“不松懈”,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与病魔较量的白

本轮疫情,福建省卫健委先后派出4396人次支援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专家从全国各地启程,奔赴疫情最为严重的莆田。

国家级、省级专家每天查房,每早定期召开国家、省、市三级专家联动病例讨论会,联合会诊,“一人一案”,随时优化。

本轮疫情中,上百名14岁以下的确诊患儿,是工作组专家参与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是莆田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病房里,护士们纷纷充当起隔离患儿的“临时妈妈”,不仅负责孩子们的治疗护理,还给他们喂饭、梳头发,陪他们聊天、做游戏,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一位住在隔离病房的13岁小女孩说:“有‘大白’在,我再也不害怕病毒大怪兽了。”

在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92岁的王老伯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省内收治的最年长患者。医院采用“一人一案”、“专人专护”等治疗护理方案,帮助老人尽快康复,老人从危重症,到重症,再转到普通病房,9月30日,治愈出院。

沐浴暖阳,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送给医护人员。

中医药参战,在莆田战疫中取得又一个“10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基础上,专家们结合中医精准辨证、个性化治疗,“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定点医院的病人从3岁到80多岁,每个病人都用上了中医药,中医药使用率达到100%。

守土有责的黄

在医务人员眼中,黄色代表警戒。拉起警戒线的第一关,是流调工作。流调工作的要义,就是一个字:快。

有多“快”?——莆田、厦门等地在初筛过程中发现阳性人员后,1小时左右即可排查出其行动轨迹,4小时左右即能回传感染来源、感染方式、密接人员等重要信息,24小时之内就能得出较为完整的流行病学报告……

身为“福州疾控人”的贾海梅作为国家级专家驰援厦门,而同样因疫情,丈夫驰援泉州。十多天不见,丈夫在微信里给妻子留言:“你在厦门战疫情,我在泉州守平安,等到疫情结束,我们再见面!”这份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浪漫,是听过的最美情话。

守住警戒线的重要一环,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快速进行,能为后续的流调溯源、病例追踪赢得时间。

9月10日起,福建省派出3429人次医护人员支援莆田、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核酸采样工作。疫情最早发生地莆田,核酸检测能力由日均1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有的医护人员连续转战莆田、泉州、厦门三地,星夜奔赴,奋战不息。9月的福建正值“秋老虎”,防护服里的工作服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湿。

截至6日24时,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市完成核酸采样累计8735.3万余人次,完成检测8591万余人次。为加快防疫健康数据信息采集,我省按照每个县(市、区)至少开通2个、每个省属医院至少开通1个的原则,在全省设置“黄码”人员核酸检测专用采样点(采样通道)217个,有效解决“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难问题。

温暖人心的红

你在一线坚守,我在后方支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计120家社工机构、1073名专业社工,发动1.3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一道道靓丽的志愿红。

送奶茶、自制冰块、“特供”豪华敞篷车……在各地,福建人民用独特的方式支持着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

“我想证明,00后也可以有担当!”在泉州安溪县墩坂中学核酸采样点,刚结束4个小时的采样工作,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黄婧玲的声音听起来依然中气十足。

疫情来袭,多所医学院校派出志愿者支援各地的核酸采样和流调工作。这其中大多为00后。

在生命面前,唯有全力二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