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脑中鹅蛋大肿瘤 全新术式完美切除

□本报记者 刘伟芳 通讯员 夏雨晴 蔡一苇

异国返乡治怪病

泉州少女小萌(化名)自幼跟随经商的父母侨居东南亚。2018年,12岁的她突患“怪病”,左眼视力下降。2020年10月,小萌的双眼都看不见了,还经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找到“眼睛坏掉”的原因——脑袋里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压坏了视神经。

经诊断,小萌患上了“巨大侵袭性泌乳素垂体腺瘤”,但当地不具备此类手术能力。

今年6月,小萌回到家乡,症状也越发严重,辗转来到新开诊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下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就诊。

接诊的是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派驻在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的神经外科副教授宋剑平。

专家们一致认为,小萌病情极为严重,药物治疗已收效甚微,肿瘤生长速度快,已经出现了肿瘤内出血和颅内高压表现,只有尽快手术才有机会保全生命。

双镜联合,15小时巧切肿瘤

由于肿瘤过于巨大复杂,传统的单一手术入路已不能掌控全局,建议采用显微镜经颅联合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的“双镜联合”这一全新术式来切除肿瘤。

经鼻-开颅联合入路是近来新兴的巨大垂体瘤手术理念,两组医生可以互相照应,有助于对手术全局的把控,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但手术难度极大。

手术如期开展,宋剑平副教授完成开颅手术部分,江常震教授、颜小荣副主任医师、王志成医师配合完成内镜经鼻手术部分。

手术团队默契配合,一点一点地耐心分离和仔细切除,“就像给一个被粘住的大气球慢慢往下排气”。

经过长达15个小时的持续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恢复顺利

术后复查显示,小萌的肿瘤获得了近全切除。

后续治疗对于巩固手术成果、预防复发也同样重要。附一医院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与华山医院“金垂体”多学科融合团队的各位专家在线上展开了长达2个小时的多学科讨论,为小萌制订了科学的强化药物干预,激素替代和放化疗后续治疗方案。

小萌恢复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并发症。

不出省 享受国家高水平诊疗

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筹建办执行主任、神经外科顾宇翔教授表示,这一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已完全具备复杂疑难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能力,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MDT诊疗模式能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措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筹建办主任康德智教授表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竭尽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使福建的疑难重症患者无需出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高水平的诊疗服务,这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意义所在。

福建是著名侨乡,回国治病已逐渐成为海外侨胞(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主流选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在服务海外侨胞的全新医疗事业中大有可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