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荣誉印证计生轨迹
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计生协会副会长郭景国的母亲黄淑贞,在世时一直担任社区计生协会会长,长达40年,曾获“全国计生先进志愿者”、“福建妈妈”等光荣称号,荣誉印证了她情系计生事业辛勤耕耘的轨迹。
1974年,黄淑贞从莆田文献小学退休后,就回到居委会做社会公益工作,并时时关注教育事业。1989年,古稀之年的她向居委会党支部主动请缨、毛遂自荐,担任了居委会关协会长(后改称关工委主任),这是莆田市最早成立的居委会关协组织之一。黄淑贞认为,做好关工委的工作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历史的重托。二十多年如一日,黄淑贞一心扑在社区关工委工作上,呕心沥血,用“福建妈妈”的大爱,铸就文明之家。
黄淑贞所处的文献社区地处市区中心,十分繁华,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青少年918人,其中未成年人491人。每当寒暑假、节假日来临,家长们都忧心忡忡。
如何让孩子应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抵挡社会各种不良的诱惑,增强免疫力呢?从事社区关工委工作的黄淑贞为破解这个难题,没少费心思。她想到,社区是关工委活动的根基和乐土,社区关工委应该是青少年“温馨的家”。于是二十年来,她从不间断地开办了全省都少见的社区返乡学生夏(冬)令营。为社区的孩子捧出道道精神盛宴,提供各种各样社会实践良机,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母亲在世时,手把手地教导,认认真真地传帮带,让郭景国当好她的助手。在母亲90岁那一年,郭景国担任社区计生协会副会长,爱人林丽娥担任社区计生协会会长。夫妻俩接棒后,全身心地投入计生事业。从1990年至今,两代人已为留守儿童青少年举办夏冬令营60期,关心关怀一批又一批儿童,给他们撑起一片健康生长的蓝天。
把工作做到“家”
育龄妇女郭某的父亲早逝,母亲残疾,中年丧夫,独子读初中时早恋,上了高中后,经常逃学去跟女友(考进另一所高中)约会,结果被学校劝退。
郭景国马上抽空陪着郭某和孩子一起去中学,找到校长、年段长、班主任了解情况,同校方一起商讨解决孩子辍学问题的办法,经反复要求、协商,学校终于同意让她的孩子复读。
林丽娥从母爱教育入手,与孩子促膝谈心,跟他一起回想母亲单身养育他成长的不容易,帮助他懂得感恩母爱,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夏令营开设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义务咨询,对孩子进行早恋心理纠正辅导教育,既让他认清早恋的危害,又帮助他补上落下的功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度过了青春期。
经过5年多跟踪、服务、关怀,这位孩子接受了母亲、社区工作人员教诲,慢慢地转变了,高中毕业后创办了电商交易平台。
郭景国想方设法为流动人口独生子女解决就近入学的难题,使他们能安心务工,做到就业就学双方便。
家住秀屿区笏石镇和城厢区华亭镇的两位在城区务工女工,她们孩子想分别就近就读小学和初中。郭景国帮助她们就近及时入学了。
2017年7月,罗某夜间骑电动车回家,被小车碰撞肩膀骨折,被送医院治疗。郭景国得知后马上自购物品上医院慰问,及时联络区人寿保险公司,给予理赔5000多元。
郭景国说,把优生优育和生育关怀工作做到家,这是我们基层计生工作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