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儿胸背壁薄 烫熨止咳更有效

■指导专家:福州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原丹

“熨法”这一治疗,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它具有起效迅速、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创伤等优势。

针对咳喘病症的烫熨疗法,福州中医院儿科经验方“熨肺膏”选用具有温通窜透作用的白芥子作为主药,选用上背部的肺腧、大椎穴及前胸部的膻中穴作为烫熨的主要腧穴,借由来回熨烫的操作,俾使药物透穴传经、输注入肺,由表入里,循经走络,内达脏腑,以达到理肺活痰,降逆止咳的效应。小儿的胸背壁较成年人更薄,故而中药更容易将药力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穴位而畅通气血,以调整脏腑阴阳而御邪祛病。

■具体操作

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前胸或上背部(冬天需保持室内温暖)。操作者取出加热好的“熨肺膏”,敷在治疗区。由于开始“熨肺膏”温度较高,故刚开始接触皮肤时可采用点烫或滚烫的方式,或加隔一层薄毛巾,使肌肤对热有一个适应过程,避免烫伤。当温度降至患儿能耐受时,用毛巾将“熨肺膏”包裹敷于大椎、肺腧及肺区上。其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当患儿感觉过热时,应立即将“熨肺膏”上下或左右稍移动。当感觉“熨肺膏”不烫时,可撤出裹“熨肺膏”的毛巾;若患儿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的情况,需立即停止操作。治疗时间每次10分钟左右,以患儿可耐受为度,每日1~2次。

(福州中医院)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