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老师们还与中职班的学生保持联系。在他们看来,黄炎珍是个好苗子,但其他学生也同样是“限量版”。
回到中职班办学之初,所有人可能都很难想象学生们能取得这样的成长。2017年初,福建卫职院成立中职护理专业精准技术扶贫委培班,招收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的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被录取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实行中职生免学费入学,由政府、 企业、学院承担学生的住宿费与生活费,学生们还可获得相应奖、助学金。经过一对一面试,最终88人入学。扶贫班给学院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班级的不少人入学前曾在社会上打工,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中途休学,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且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导致班级学风较差。
为扭转局面,学校通过加强思想引领,营造学生成长以及专业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包括福建卫职院党委书记曾武祈等校领导在内的15名党员老师与15个宿舍形成一对一帮扶。这种一对一帮扶,不断出现在中职班的技能竞赛、执业资格考试等阶段,持续地为他们的关键阶段铺路。最终考入大专51人,近年来,28人获得省市校级各类奖项。
甚至在学生毕业离校后,关心和支持依旧延续。
中职班毕业后,罗昌俊考上了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当时,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他一度非常犹豫是否要继续读书。护理学院党总支原书记谢涛请他安心读书,主动提出每个月资助一部分生活费,减轻他的生活负担。如今,他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去年9月份,疫情突袭福建。罗昌俊响应学校号召,作为学生领队,参与了三明地区的核酸采集工作。罗昌俊说,很感激中职班三年打下的基础,让他爱上了护理专业,也让他的人生方向更加清晰。
夏希平之前也是中职班的一员,她坦言,当时,她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及格”就好,实在完成不了的就逃避。而中职班的老师始终拿出100分的热情对待他们,让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始终是被关注、被支持和被信任的,对自己的人生也不应放弃。去年,她考上了卫职院护理学院高职班,老师们对她的评价都是变“积极”了。她说,老师们让她知道了“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她知道了“如何去努力”。
黄炎珍也说,4年的学习,让她对专业知识、临床思维、人文素养护理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学习和生活更加热情:“我对护理这个专业越来越笃定,也对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笃定!”
卫职院护理学院副院长王宪宁说,学校发挥护理职业教育优势,打造“校政企社”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融合“教育扶贫”与“健康扶贫”两条主线,主动适应“健康中国2030”、“健康福建2030”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健康服务业人才需求,培养出下得去、上得来的健康照护人才。(陈坤 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