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南安市东田镇:推动破除200多年陈陋婚俗

东田镇计生协会工作人员给村民宣传新型婚育文化

南坑村计生协会会长吕联章(左一)与四个自然村宗亲代表商议解除互不通婚规则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吴双龙 庄文静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是大势所趋,解除陈规、互通婚姻是人心所向,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好事业……”在鞭炮声、腰鼓声中,主持人郑重宣告:破除封建遗留的不良陈规——“互不通婚”的祖先誓约,恢复男女通婚,提倡自由恋爱。

2月15日元宵节,南安市东田镇南坑村南川宫热闹非凡,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的宗亲代表相聚在此,宣布解除之间200年互不通婚的陈规陋习。东田镇有关党政领导、镇和村计生协会负责人,以及南坑村不少村民陆续涌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百年陋习,棒打鸳鸯

南坑村位于东田镇西北部,有南坑、蔡坑、加冬井、格仔4个自然村,村民907户约3740人。大约200年前,由于田地归属、灌溉水源等纠纷,几个自然村之间互相结下仇怨,祖辈在宫庙前立下毒誓,南坑、蔡坑两个自然村与加冬井、格仔自然村互不通婚。

之后,几个自然村虽然没有纷争,人员可以相互来往,交朋友、做生意,但“互不嫁娶”的规矩,仍如同一条鸿沟不可逾越,让不少真心相爱的年轻男女难成眷属。“村里流传,如果跟其他自然村通婚,就无法传宗接代。”“因为封建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毒誓,导致村内许多男女不敢结缘。”村民说。

冰释前嫌,移风易俗

长达200余年的不许通婚的族规不知道棒打了多少鸳鸯。随着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南坑村民普遍表达出了破除该陈规陋习的迫切愿望。东田镇计生协会立即协调镇直有关部门和南坑村计生协会,与村两委、各自然村老人协会、乡贤共同推动,多次聚会商议。

2月8日,在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计生协会会长吕联章的组织下,各自然村达成一致协议,顺应移风易俗潮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解除互不通婚规则,并选择在元宵佳节举办一场简朴的仪式。自此,200多年的思想枷锁终于解除。

“虽然我们结婚没有受到陈规的阻挠,两个孩子也健康成长,但心里总会有点疙瘩和压力。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了。”村民吕长虹说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