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泉州方舱医院

中医人战疫 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邓剑云

中医抗疫工作组在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工作

□本报记者 邓剑云

3月20日深夜,泉州市经过两个昼夜抢建的“火围山”方舱医院正式投用。当晚收治了200多个新冠肺炎患者,到第三天便收治近1000人;启用一周,便陆续传来治愈出院的好消息;截至4月6日,已有近350名患者治愈出舱。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泉州战疫跑出“加速度”,亮出“精气神”!

为患者赶时间

面对持续增长的病例数,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的投用意义重大。早一天建成方舱医院,对新冠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可早日阻断疫情传播链。

从3月18日下午下达建设任务到正式完成投用,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仅用了48小时。这是战“疫”进程中值得被铭记的里程碑。

比48小时更快的速度是医生的脚步。

在“火围山”方舱医院投用前12个小时,我省中医专家领命赶赴泉州参与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

“3月20日早上7点,我接到任务;12点抵达泉州站,我们拎着行李就赶往方舱。进入方舱时,很多护士还在做铺床等准备工作。”福建省人民医院肺病科叶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我们在现场了解情况,熟悉工作环境,做到心里有数。”

3月21日,这支中医抗疫工作组就开始忙碌的一线工作。

与病毒比速度

“第一天,我们早上7点多就进舱了;最初三天,我们为每个病人把脉、看舌苔,采集四诊信息。”叶玲表示,“我们必须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做到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辨证论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提高疗效。”

“火围山”方舱医院分成五个病区,A1、A2、A3、B4、B5,最多时收治了近1000个病人。中医抗疫工作组要赶在上午把医嘱都开好,把处方给到泉州市第一医院,这样病人当天才能用上中药。因此,他们脚步要快,记录要快,才能为问诊留足充分的时间。

基于腿脚快、笔头快,专家们才能研究拟定有效中医方剂。叶玲告诉记者,在进入方舱医院的第一天晚上,他们就召开视频会议,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与奋战在泉州市定点医院的中医抗疫专家组一起商讨,拟定了3个协定方作为主要治疗方剂,特殊病人则根据具体辨证,一人一方。

采访中,在泉州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中医抗疫专家一致表达:“我们只有‘跑’得更快、防得更严,才能成功救治患者。”

在临床显疗效

“在方舱的第四天,病人普遍反映,吃了中药后,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叶玲很高兴,又一次看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其效用。

2020年,叶玲作为福建省第九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员,奋战在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在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进行中医远程问诊的过程中,及时为福建中医药专家提供病人的四诊信息,实现中医药专家对舱内患者的精准施治。

作为“火围山”方舱医院中医医疗组组长,叶玲介绍,相对武汉光谷方舱医院里她所救治的病人量来说,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的多了近5倍,不过病人病情较轻,以轻症为主(占比达90%),部分无症状感染。

“此次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决策安排,还是我们医生对新冠的了解,都相对有经验。对于轻症患者,中医药早期介入、及早治疗,成效明显;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们从舌苔、二便、脉象等证候表现去用药干预,使其尽快转阴。”叶玲讲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