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方舱内,福建援沪医疗队队员们除了满足“舱友”的医疗需求,还想得更多、做得更细,成了“多面手”“万金油”,全方位照顾好“舱友”的方方面面。
“有急事找大白”“福建大白技能多”在“舱友”之间深入人心。
急需
20日,在上海世博方舱,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李欢和陈良华,带着大家众筹的物资,送到H4舱区11区的赵女士手中。
“知道您怀孕了,我们准备了一些陈皮,可以泡水喝;还有中药八佰光,一天吃两三根,嚼就可以了。还有,这是酸梅和一些水果。”陈良华说。
急事
在方舱里,大家有急事,就找“大白”。近日,H1舱区“舱友”刘女士的人工耳蜗电池只剩最后一粒,电池随时会耗尽电量。她向舱内护士求助,护士立刻反映给舱外后勤保障组。
“经过多方协调、沟通,我们终于找到外地的电池供应商,并再次与患者确认电池的型号,核对是同款纽扣电池后,立即让供货商加急送货。”后勤保障专班的福建援沪医疗队厦门队护士刘小婧说。
福建“大白”技能真多
“小朋友,给你变个魔术。”
在H2舱区,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医疗队员王萍兰,给舱内的孩子们变起了皮筋魔术。孩子们纷纷点赞。
“方舱里的孩子很多。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他们不用上网课,在舱内缺乏活动。”王萍兰说,于是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想了许多办法,丰富孩子们的舱内生活。她说,平时在医院她也表演过魔术,这次“露一手”,没想到大受孩子们欢迎。
除了表演魔术,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还给“舱友”准备了画简笔画、跳广场舞、开设方舱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方舱内需要活动的,不止孩子们。“扫一扫,跟着一起练康复运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给“舱友”带来了线上康复教程。
宁神运耳术、康复牵伸操、通经三步法、太极健肺养心功……这些中医非药物疗法,能帮助“舱友”舒筋活络、缓解疲劳、镇静安神等。
“患者在舱内,容易睡眠不好,心理焦躁,加上长时间没有运动,心肺和肌肉功能有可能会轻微丢失。进行拉伸和锻炼,可以有效预防。我们发挥康复优势,把平时采用的健身操、按压法等做成视频,生成二维码张贴在方舱里。大家扫一扫,自己就可以跟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院长杨珊莉说,“我们入舱的中医队员,还会对他们的动作进行指导。目前大家对这种方式表示很欢迎。”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