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潘其胜 陆秋玲
当前,宁德市疫情形势正向好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一套“逢阳必报、接报必查、接报必追、追踪必全”的阳性病例追查机制的建立。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尽早发现疫情苗头事件,迅速斩断疫情传播链条,宁德市多措并举,高效快速完成阳性病例追查处置工作,在下辖的市、县成立了11个“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处置”专班,细化15项流程、17条处置措施,同时市、县两级配备各类专业人员122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掌握宁德市“红管”事件,解码“红管”信息时限控制在1分钟内,快速高效同步落实“管、采、送、检、转”匹配,力求以最快速度精准锁定阳性病例。
截至目前,宁德全市储备混采阳性应急采样队伍90支836人,配备运力保障车辆98辆、司机120人,共处置单采、混采、漏液、管码模糊等异常情况267管,追踪894人,混管阳性处置时限由文件规定的6小时降低至平均4.5小时。
此举不仅加强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有效解决工作对接不畅等问题,还能尽早将阳性感染者快速“找出来”,尽快把密接、次密接人员精准“管起来”。
动态监测一旦发现“红管”苗头事件,立即向“八个方向”(120转运、定点医院、疾控中心、公安部门、集中隔离点、市县阳性处置专班、市县网络直报机构、核酸检测机构)推送信息,同步启动融合协同机制,快速高效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救治转运等工作,网络直报时限从平均一个多小时大幅度缩短至10分钟,救治转运时限相较之前至少缩短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