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40多岁的王先生是我的好友,观念上坚持,自己好吃好睡,没有任何不适,身体健康得很,非常排斥健康体检,自认为没必要做任何检查,别没事找事做。
直到2020年11月8日,在我反复举例建议下,总算同意我给他安排健康体检,由于考虑到企业老板应酬多,作息不规律,所以我就把消化系统的检查列为重点,检查发现异常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区为浸润性癌(浸润黏膜肌下小于1mm)。
有了这一经历,我的这位朋友成了胃肠镜检查的“宣传大使”,经常跟人科普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到处游说自己的亲戚朋友要重视健康体检,全家总动员,为家族的兄弟姐妹们承担相关的健康体检费用,其间又筛查出二例肠息肉,经过病理检查为肠上皮化生。
在我们体检中心,一年承接6万余人次左右的肿瘤筛查。大部分体检者都有肿瘤筛查的健康意识。但在临床中,的确有不少像王先生这样,讳疾忌医,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去找医生,结果就被查出结直肠癌中晚期的病人。还有不少人对体检,特别是胃肠镜检查“敬而远之”,认为自己吃好睡好没啥毛病,查出问题后身体反而垮了。
我朋友王先生的例子就能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发现及时,手术很成功,不需要放化疗。如今,他更加爱惜自己的健康,生活很自律,当然,也更愿意听我给出的健康建议了。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世界第一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适当筛查方法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美国CRC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下降,正是得益于有效早期筛查手段的应用和展开,尤其是内镜检查。
这些人群建议定期做肠镜检查
高风险人群是指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
1.有肠腺瘤、无蒂锯齿状息肉,或有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2.有肠癌病史;
3.有腹部肿瘤或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史;
4.家族里有人患肠癌或有肠息肉;
5.有遗传性综合征(占所有结肠癌的5%~10%),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Lynch(林奇)综合征等。
一般风险人群是指无上述任一因素但年龄≥50岁的人。对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于50岁,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此外,男性、腹部肥胖、吸烟、低体力活动、大量喝酒、大量吃红肉(猪羊牛肉等)和加工肉类,常吃低纤维食物等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2型糖尿病也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对这部分人群要更早、更频繁地开展肠镜筛查,建议至少要从50岁开始,高风险人群要提前至40岁开始。
养护肠道,做好这些事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尤其是男性腹部肥胖,与肠癌发病相关。
坚持运动,避免久坐 研究发现,坚持运动6周,就能改变人们的肠道细菌。以前不爱运动的人,能够做到每星期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肠道细菌产生丁酸盐的水平就会增加。丁酸盐,是一种抗炎酸,它与预防肠癌、减肥和增强免疫力有关。
健康饮食 少吃红肉,不吃加工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对预防肠癌相当有益。此外,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使大肠保持清洁,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限制酒精摄入量 对预防肠癌相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