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心墙”有缺 引发常年偏头痛

此病还会突发脑梗死

本报记者 陈坤 通讯员 陈文璇

□本报记者 陈坤 通讯员 陈文璇

“偏头痛”是头痛的一种,多见却难治,有不少病人始终找不到病因,只能常年吃止痛药。

36岁的林女士是一位偏头痛患者,多年来辗转各大医院求诊,却始终查不出病因。

近日,她竟突发脑梗死被送进医院抢救。

医生经排查发现,这一切的根源居然是心脏里存在一个微不可见的“缺口”。

突发脑梗 医生顺藤摸瓜查出心脏有“缺口”

林女士多年来一直被偏头痛困扰着,最痛的时候一天要吃三四片止痛药。

1个月前,林女士在上班时突然一阵头晕,人一瞬间出现迷糊的症状。

林女士很快被送往医院就诊,进行磁共振检查后,医生告知其患有“急性小脑梗死”。

林女士转诊来到福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据医生介绍,常见的脑梗有5种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和不明原因。

经过治疗,林女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医生详细分析既往病史和资料后,怀疑其脑梗死的原因并不简单,很可能属于最后一种类型,若不找到根源以后很可能还会再次发生脑梗死。

随后,神经内科对林女士的病情开展多学科会诊。

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彦表示:“研究发现,小于55岁的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高达40%~50%,且很大一部分顽固性或慢性的偏头痛患者与卵圆孔未闭密切相关。”

会诊后,医生当即安排林女士进行“发泡实验”检查,这项检查能够准确检测出跑到脑血管的“血栓”是否来自心脏的卵圆孔未闭。

在检查过程中,在脑部探测到了来自右心房的微泡信号,表明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且有右向左分流,证实了林女士的脑梗死的根源乃是心脏缺了个小口。

“心墙”有缺

福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川川博士介绍,正常人的心脏分为左右两边,分别各有“一房、一室”, 中间有一堵“墙”隔着互不相通,称之为房间隔和室间隔。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中部用来连接左右心房之间的交通孔,出生后正常情况下多可自行闭合,若大于3岁仍未融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

这个“缺口”一般只有几毫米,常规检查很难发现,但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深受其害,小则偏头痛,大则脑梗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里的微小血栓在特定条件下会通过这个小缺口进入到左心,顺着血流游走到全身各处,走哪堵哪。

李川川博士说,在成年人群中,有20%~25%存在卵圆孔未闭,幸运的则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常年受偏头痛困扰,甚至发生脑梗死。

这部分患者往往会先到神经内科就诊,但做了各项检查后并不能查出明确的原因,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才会进行发泡实验筛查,这项检查能够很敏感地发现常规检查难以察及的数毫米缺损。

因祸得福

多年的偏头痛找到了病因,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彦带领团队为林女士进行了“卵圆孔封堵术”,通过30分钟左右的微创手术,用一把微型伞状封堵器将“罪恶之源”彻底堵住。

林女士惊喜发现,以前每天都要折磨几遍的偏头痛手术后也奇迹般消失了。

提醒

一些不明原因的偏头痛患者,最好到神经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必要时完善发泡实验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原因并得到正确的治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