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踔厉奋发担使命 “医”心为民立潮头

廖小勇 张舒姗

筼筜湖畔的厦大附属中山医院

全面建成“智慧医院”,让患者就诊更高效便捷。图为市民在用中山医院今年新上线的刷脸支付功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走过了快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历程。

近期,该院更是捷报频传:“开考”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评价;跻身2021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顶级医院100强”;六大优势学科新晋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再添新绩……

创新惠民技术

高质量发展服务患者

坚持创新驱动,汇聚发展动能。十年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聚焦创新发展主题,加强党建引领,医疗技术与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

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3D影像导航……中山医院紧跟国内外医疗科技前沿,实现技术的纵深发展。手术全面微创化,甚至开展了先进的无切口手术,精准诊疗、加速康复、舒适化医疗等先进理念贯穿诊疗,从亚专科化到多学科诊疗,给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的治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该院都已成为现实。

深耕医改细节

创新探索智慧医疗服务

中山医院严格审视医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标找差,创新突破,有效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医院连续六年获评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信息示范医院,创新探索智慧医疗服务的“厦门中山”模式成效显著。如今,中山医院从门诊到住院所有流程可一台手机搞定。同时,还有AI智能导诊、互联网医院、院内导航、智能病史采集、AI医疗语音系统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患者的便民帮手、医护的贴心助手。

此外,医院获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目前全国最高等级)、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分级评价五级测评;在全国首家完成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应用;全国首批、全省首家通过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在全国首推多渠道信用体系的信用就医,实现“先诊疗后付费”等等。

医院牵头多项厦门市“三师共管”慢性病分级诊疗专病防治中心,开通“社区通道”,其中,牵头的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三师共管的医疗模式成为全国慢病分级诊疗的推广样本,获得中国政府创新奖。

以人为本、聚焦病症

开设12项特色专病门诊

近年来,中山医院结合广大患者需要和尖端医疗技术,在原有100多个专病门诊的基础上新开设一系列特色专病门诊。

该院院长蔡建春教授亲自领军胃肠外科五大特色专病门诊(胃、结直肠癌无腹部切口手术门诊,重症慢性便秘外科门诊,重症肥胖与糖尿病外科手术门诊,重症炎性肠病外科门诊,重度痔疮及肛瘘门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设了“难治性眩晕门诊”;创伤骨科开设了“拇外翻微创门诊”;风湿免疫科开设了“难治性痛风门诊”;胸外科开设了“肺小结节精准微创门诊”;消化内科开设了“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门诊”;血管外科开设了“复杂动脉瘤微创门诊”;肝胆胰外科开设了“胰腺癌精准诊疗门诊”;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开设了“顽固性肩痛专病门诊”。

这些特色专病门诊,都是“中山严选”、“科室招牌”,坐诊专家和背后的团队实力强劲,可谓“又特又专”。

践行社会责任

勇于担当作为

从逆行抗疫到医疗援助、健康扶贫,在院党政统一领导下,中山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涌现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凸显公立医院社会担当。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全院一盘棋,牢筑院内“三道防线”,全市首家引入红外线体温监测系统,并在厦门市医疗机构中率先推行闸机防疫,成为全市首家实现了多层圈免接触人行出入口控制的医院。

作为厦门市唯一一家同时获得福建省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和全国100家日检测核酸万人的公共建设平台的实验室,医院检验科除了承担本院和社会面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之外,还是承担厦门境外入厦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任务的唯一一家医疗机构实验室,严防“外防输入”,守好“城市大门”。医院还推出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用AI技术辅助CT影像学诊断,高效准确完成阅片分析。

医院先后派出百余名同志奔赴武汉、香港、上海、莆田、泉州、海南、贵州等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担当使命,树立“样板”,备受赞誉。同时,全院职工不遗余力、积极支援全市核酸检测工作,不论是凌晨还是深夜,中山人总是快速响应、迅速到岗,守护民众安全。

近些年,中山医院分批输送了200多名援医专家,他们曾远赴西藏、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甚至跨越国界,远赴非洲,有人支援持续时间最长达三年,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边远地区百姓送去优势医疗资源。

(廖小勇 张舒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