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普让患者早诊早治

“学会+媒体”合作 3场《大医生开讲》直播曝光量达245万

本报记者 陈坤

如果你想加入病友群交流,可以添加福小卫微信,申请入群。

□本报记者 陈坤

不久前,60岁的王阿姨(化名)被确诊为帕金森早期,进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

原先,她总感觉自己动作变慢。

在看了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之帕金森的相关直播后,开始警惕:我这是不是帕金森病呢?

像“追剧”一样,王阿姨总是准时守在福建卫生报与福建省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学组联合举办的直播间,准时观看医生们的科普讲座。

不久前,王阿姨终于下定决心来医院检查,被查出有轻度的运动迟缓、肢体僵直、肢体震颤等症状,被确诊为早期帕金森病。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像王阿姨这样因为一场直播找到医生的病人还有不少。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福建省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学组组长叶钦勇教授告诉记者,学会与福建卫生报开展系列直播以来,有不少慕名找到门诊的病人,有原先各地治疗效果不好的,也有一直无法确诊的。“一系列科普宣传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规范诊疗的接受度,也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以至于很多老年朋友都担心自己得帕金森病,心理负担很重。今年4月开始,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栏目联合福建省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学组开启系列直播。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双方共同策划推出主题为“知‘帕’不怕,抗‘帕’有方”的线上科普直播,邀请学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叶钦勇等三位神内专家,在福建卫生报多个直播平台,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帕金森病的相关科普,以提高全社会对帕金森病的认知与理解。

首场直播,介绍了帕金森病的基本概念、帕金森病的药物与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照料与康复等关键知识点,医生与网友互动良好,不少年轻网友代父母提出问题,由于气氛热烈,直播时间延长半小时。

在今年6月、8月,学会在“大医生开讲”又跟进2场直播。有专业的疾病科普(如何缓解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用药调整等),也有实操性的患者教育(居家环境的改造,如何记录患者日记等),让大众了解帕金森病的照护与康复,达到关爱帕金森患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3场直播通过福建卫生报直播间以及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等多渠道推送,图文、视频、报纸全方位报道,预告、直播当天、直播后立体化宣传,曝光量达245万。

福建卫生报还建立了微信病友社群,学会专家入群,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叶钦勇说,学会始终把科普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把科普工作作为年度的考核指标,鼓励医生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

过去,学会依靠义诊等线下的方式开展科普宣教,但覆盖面有限。今年尝试与新媒体合作,共同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学会+媒体”合作模式,让更多学会的专家走进直播间,让更多人知晓帕金森病,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为健康福建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