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将人才培养列入公立医院党委会研究的“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项,创新用人、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双培养”机制,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坚持高端引领,打造领军人才高地,出台了《福建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战略眼光选派一批领军人才赴外研修,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卡脖子”等重大科研项目,引进我省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及团队。
近十年来,我省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国家级人才,新增国家级、省级人才73人次,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2名。涌现出2位国医大师、5位全国名中医,为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中坚力量。
筑牢基层
留住更多“健康守门人”
有了中高端的人才保证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基层医护工作者筑牢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在连江县透堡镇龙头村卫生所里,乡村医生刘必春细细问询着村民的生活情况:“老刘,你今天血压有点高啊,是不是昨晚没休息好,还是药又忘记吃了?”
行医20多年来,刘必春和同事一起默默守护着全村2000多人的健康,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治,刘必春还要负责健康宣传、妇女儿童保健、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体检。
“现在村里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童,最重要的就是耐心、细心地沟通,让村民信任我们。”刘必春表示。让刘必春感到安慰的是,这几年来,养老制度的建立,让他少了后顾之忧。
在长乐区疾控中心疾控科,因为突发的疫情,科长陈礼慈已经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抗疫一线,遇到有外来病例输入时,和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流调到凌晨3—4点是陈礼慈的常态,“没办法,流调就是与病毒赛跑,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不能睡。三年疫情磨炼,大家都绷着弦呢!”
除了日常防控外,陈礼慈还要负责如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的日常监测以及儿童免疫规划等工作。
虽然辛苦,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重视公卫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疾控人员待遇,壮大疾控人才队伍。“公卫人才薪酬待遇高了,留住公卫人才比以往容易了些。”陈礼慈表示。
正是刘必春和陈礼慈这样的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默默地为百姓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筑好基层根基。
为了更好地吸引及留住基层卫生人才,我省出台了《福建省2021—2023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三个一批”基层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定向培养一批、招聘一批和培训一批)。健全村医养老、补偿和退出等机制,减少“健康守门人”的后顾之忧。
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厚植沃土储才育才,知人善任用才留才。
福建省以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优越的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优秀人才,储备科研人才,培训基层人才,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出、带不走,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