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科学制定监测方案 持续优化监测网络

福建省深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实施专项行动成果斐然

中国经济网

三年来,以省卫健委为牵头部门,福建省结合本省食品安全形势和主要风险因素,科学制定风险监测方案,持续优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覆盖的风险监测网络。在紧盯风险的前提下,福建省还持续推进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支持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食安风险监测“全链条全覆盖”

攻坚行动开启后,福建省卫健部门每年根据国家风险监测计划,结合福建省食品安全形势和主要风险因素,科学制定风险监测方案,持续优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覆盖的风险监测网络。福建省每年制定下发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核电站周边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方案等。

近年来,随着省级食品污染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福建省已完善省级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平台,汇总分析全省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库。截至目前,卫生健康系统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任务覆盖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每年完成监测样品约1.1万份,监测数据约10万条。及时将风险监测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书面报告省政府并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与此同时,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1144家,每年汇总病例信息6万余例,设置主动监测哨点医院20家,每年完成生物样品约4000份。每年召开省直相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交流会商会,与相关部门对各自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进行沟通交流,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在制度建设上,福建省卫健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协商办法》,确保了部门间风险交流沟通机制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了《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要求。

此外,还成立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企业标准备案审查专家库和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为福建省食品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福建省的省、市两级实验室全均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对风险监测实验室配置的要求。同时,逐年将风险监测任务向基层实验室延伸,2022年部署34个县级疾控机构参与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餐饮具消毒也有“一品一码”

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监管,是此次深化风险评估和标准实施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福建省卫健委建立集中消毒餐饮具“一品一码”追溯体系,通过“物”“码”关联,实现以“码”追“物”,推进消毒餐饮具安全信息“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可查”。

地方特色食品立“地标”促发展

在紧盯风险的前提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支持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2021年,福建省卫健委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灵芝、铁皮石斛、西洋参等食药两用物质生产经营试点方案,开展为期一年的全省试点,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动种植户和相关企业增收致富。福建省还成立了新一届地标委员会。

企业备案实现“一趟不用跑”

在惠企便民方面,福建省连出三招,一步步完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系统。

第一招“下放”,即下放备案权限。目前,福建省除专供婴幼儿、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由省卫健委负责外,其他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由各设区市卫健委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审批局负责。

第二招“简化”,即简化材料和程序。企业首次申请备案提交材料由原来的8项减少为3项。

第三招“平台”,即建立备案平台。当前,在福建全省推广使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公示”平台,企业无需提交纸质备案材料,仅在平台上按要求操作完成备案即可。(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