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市仓山区夯实新冠救治网底

本报记者 陈坤 通讯员 庄仪 王寒清

发热门诊(诊室)建设

上官丽清护士长为新冠阳性的老年人开展电话随访,了解其病情进展,并对其进行康复指导

□本报记者 陈坤

通讯员 庄仪 王寒清

福州市仓山区各镇卫生院、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辖区居民新冠救治需求,落实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扩容增能,创新形式,发挥“关口前移”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

忙完线下忙线上

不久前,家住仓山区下渡街道的新手妈妈小青(化名)终于安心了。她的孩子一周岁,烧一直没退,想把退烧药换成小儿布洛芬肛塞。小青在她的家庭医生——仓山区下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世炜医生的工作群里咨询。

“发烧是免疫系统和病毒作斗争的过程,没有必要一发烧就给药。”张世炜在群里安慰小青。半天后,小青孩子的烧就退了。

回复线上咨询,是下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张世炜说:“我们也从专业角度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解答,做好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更紧迫的,仓山区迅速落实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多个卫生院、中心提前开诊。各中心还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拟定协定中药饮片治疗方,辨证使用,效果良好。

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周边,多是老小区,街道内有2万多人口,老年人就有4000多人。

为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和随访服务,仓山区的医生们采取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对红标(重点随访)人员进行每周至少3次、黄标人群每周至少2次的随访。

让医护人员欣慰的是,系统中的红标、黄标人员越来越少,基层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抵挡住了第一波感染高峰。为了满足群众康复恢复期各类需求,仓山区提供氧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有64家,还配备了血氧仪、制氧仪、氧气罐、氧气袋等设备。

“流动义诊车”开进老人院

仓山区城中村流动人口多、人员密集,全力构建留守老人、儿童、孕妇、患基础性疾病人员等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防线,成了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仓山区将“流动核酸采样车”改造升级为“流动义诊车”,开展“义诊进养老机构”活动,针对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留守老人、儿童、孕妇、患基础性疾病人员等重点人群送医送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