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福建儿科医生“侦探记”

解救9岁危急重症儿童

本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魏映双

□本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魏映双

儿科被称为“哑科”,因为患儿们通常表达不到位,医生们在问病过程中常常要像个“侦探”,须层层深入,逐一排除,才能“揪出”疾病的“元凶”,从而解决孩子们的病痛。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这样的情形天天都在上演。

在诺如病毒高发的立春时节,省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拨开类似诺如病毒感染及急腹症的“烟雾弹”,确诊了一位病情非常危重的儿童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DKA)病例,及时救治了患儿。

让我们一起看看儿科医生的“侦探记”,也希望家长们能从中掌握健康育儿的科普知识。

“探病”如“探案” 儿科医生剥茧抽丝确诊儿童急危重症

夜里10点多,一位年轻爸爸背着9岁的小男孩小康康(化名)火急火燎地赶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急诊诊室。

爸爸慌张地说:“医生,小朋友肚子很痛,能不能帮忙看看?”一旁陪同就诊的妈妈连忙补充说:“4天前吃了一个鸡腿堡,然后吐了3次,后来给他少吃就没怎么吐了。今天早上吃了一点稀饭又吐了,一直拼命喝水,是不是脱水了?今天我们下班回家,他一直说肚子很痛……”

家长担心是肠胃炎或诺如病毒感染。立春后,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以呕吐、腹痛症状为主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人确实增多了。

难道孩子真是诺如病毒感染?接诊的儿科主治医师郭丽华开始一一排查。

她看到小康康痛苦得一直捂着肚子,首先排除有没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引起的腹痛,但查了腹部彩超、腹部立位片,报告显示均未见异常。

医生随后根据小康康的表现,再次详细查体发现,他的整个腹肌紧张,并且呼吸一直是深长的状态。

当医生进一步追问患儿近期还有哪些异常的表现时,妈妈回答:“从昨晚开始就一直心跳很快。”

该不会是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吧?郭丽华医生心理嘀咕道,连忙问家属,孩子有没有糖尿病?

家属很肯定地回道:“没有,平时都很健康。”

家属的回答让郭丽华医生有些困惑,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她再次建议给孩子做更详细的检查。

随后查了血常规+超敏CRP、急诊生化、电解质、血气……一小时后,检验结果让郭医生惊讶了一番——半数以上的指征异常,解释了孩子呕吐、腹痛难忍、呼吸深长、心跳快等一系列异常的表现。

其中,血气分析提示小康康的病情非常危重,属于儿童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DKA),且分度属于极重度。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郭丽华医生再次跟家属确认,孩子最近有没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的表现。

妈妈这才恍然意识到,孩子过年期间每天都会喝一瓶饮料,春节后就变得很爱喝水,一天的饮水量多的时候有3000ml左右;饭量也变大了,每天都会比原来多吃一碗米饭,还很容易饿;晚上也会自己起来尿尿几次。一直以为是孩子活动量大,喝水多、吃饭多,尿量也自然增多,没意识到竟是疾病的征兆。

所幸,经过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积极抢救治疗,孩子呕吐、腹痛等症状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逐渐纠正,病情恢复后也顺利出院。

“出院后,我们仍针对孩子的糖尿病进行药物治疗及血糖的监测管理。”郭丽华医生提醒,这一项也非常重要。

划重点,家长须知

儿童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免疫、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可能是胰腺β细胞被破坏,失去了功能。1型糖尿病初发患儿常常因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DKA)而就诊,而DKA合并脑水肿的发生率为0.5%~0.9%,其中有21%~24%的致死率,且DKA分度越重,发生死亡的几率越大。

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提醒,儿童一旦出现以下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时,家属一定不能忽视。

多饮,持续大量的饮水;

多食,饭量突然增大;

多尿,小便次数非常多,特别是夜尿非常频繁;

一少,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上述“三多一少”的症状,临床上会根据以下实验室检测,当检测结果重复两次以上,即可诊断为儿童糖尿病。

1.任何时间的血糖≥200mg/dl (11.1mmol/L);

2.空腹(至少禁食8小时)血糖≥126mg/dl(7.0mmol/L);

3.口服糖耐量负荷(OGTT)后2 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5%(2021年ADA新标准)。

此外,空腹血糖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11.0mmol/L为糖耐量受损。而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都称为“糖尿病前期”。

家长平时应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大量高脂肪、高糖等高热量饮食;带着孩子坚持运动,每天坚持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一旦确诊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建议每3个月找擅长小儿内分泌的医师门诊随访,监测血糖情况,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同时定期复查防止糖尿病相关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