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手术中,AI帮助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慢病患者利用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从大医院下放到基层、延伸至院外……近年来,数字医疗在福建健康领域多点开花,不仅让疑难杂症得到精准解决,也助推优质医疗下沉,进而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现状,不断提升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
数字智能化外科
让手术更精准
“十年求医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宋医生和您的团队!”近日,一位龙岩的患儿小华的妈妈在随访群里,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施委留言。
4岁时,小华被诊断为癫痫,治疗效果不佳。最后,他们找到宋施委,小华被诊断为难治型癫痫。
过去,难治型癫痫的病人手术一般要开颅,要切除脑组织。由于小华的病灶位置靠近运动区,一不小心就会大出血甚至瘫痪,宋施委决定利用脑外科神经导航机器人为小华手术。
术前,医生将病人的多模态数据输入AI分析软件,形成“植入计划”。术中,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定位下,在小华脑壳上打开一个直径2厘米的孔,将数个0.8毫米的电极精准植入癫痫灶上。仅1次手术,小华从曾经一个晚上癫痫不停发作,到现在能安稳睡一整晚。
2018年,宋施委团队在我省率先开展国产机器人辅助下微创介入损毁致痫灶手术,至今有200多位难治型癫痫患者因此获益。
“未来的外科一定是数字智能化的外科!”宋施委告诉记者,数字智能辅助,让手术不断突破禁区,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日常诊疗中不断受益。
今年,福医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医生先后利用AI赋能介入诊疗,借助机器人导航系统,完成了省内首例肺部结节微波消融、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
不久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陈江教授团队完成了福建省首例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通过医生术前设定的各项指令,精准地完成种植体植入,最大程度实现微创种植。
陈江说,有了数字化种植技术的加持,医生的种植牙过程已从过去“了然于心”变成了“历历在目”,这也是外科发展的大趋势。
互联网+物联网
助力基层慢病管理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存在诊疗水平不高、人员不足、健康数据孤岛等问题。如何让基层患者也享受到数字医疗的红利?
关键在于,基层医院和大医院之间信息与数据的互联互通。
近日,福州市马尾区医院的医生就拥有了一件“称手”的工具——全球首台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可远程监控自动腹膜透析系统。
有了该系统的“加持”,尿毒症病人就能在居家睡觉时自动进行腹透,医院能第一时间接收到病人的各种数值,如有异常,及时向患者发出提醒,主动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
此外,马尾区医院也挂牌成为由福建省立医院牵头成立的福建省数字化自动腹膜透析专科联盟单位之一。
病人若出现小毛病,可就近在基层医院做检查、调整处方;若病情相对复杂,联盟单位则会帮助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转至上级医院进行专科诊治。
据介绍,在福建,该系统已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医院投用,使838位尿毒症患者实现了居家安全腹透。
近年来,基层的医疗机构一直在探索利用物联网管理慢病新路径。
2020年开始,福州市台江区探索实施“智慧公卫+医疗”,家庭医生给高血压患者开出的“处方”,包括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此设备可实现测量提醒、数据上传等功能。一旦监测到佩戴者太久未测量血压,或血压达危急值,后台会立刻致电居民,同时发短信给居民的签约医生,及时干预。
在泉州石狮市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通过电子血糖仪监测血糖情况,当血糖太高或者太低,家庭医生会收到危急值报警短信,第一时间联系病人。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助力医生对慢病患者进行主动干预和精准管理。”湖滨中心主任吴晖南说。
近十年,福州东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文一直在推动可远程监控自动腹膜透析系统落地基层。周少文说,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不仅打破了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界限,也将慢病管理延伸至院外,这也将推动基层医院向健康管理与防治的转变。
5G传输
推动医疗同质化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医学发展前沿的专家最为关键,同时也是稀缺资源。如今,5G、AI等数字技术,可以让专家价值叠加,为医疗的高效化、同质化、优质化按下“加速键”。
今年3月,在福州高新区举行的福建心脏重症医学专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位远在省立医院的重症病人,靠的就是一台5G移动远程诊疗车。
画面有多高清?患者肤色、舌相等色泽被高度还原,哪怕面部的小小出血点都能被清晰看见。这让远程床旁会诊趋近于真实会诊。
据了解,联盟成员单位上达国家和省级层面的专家,下达省内52家医疗机构。从构成上看,既有省属和各地三级医院,也涵盖县级医院和部分基层卫生院,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实。
这让医生对学科的发展充满期待。
厦门市第三医院是联盟的副主席单位,副院长吴彬说:“过去,VA-ECMO、左心辅助、心脏移植等技术,大多是在省级大型三甲医院开展,通过联盟内专家的指导,这些治疗手段有机会在更多医院开展。”
历经六年研发,日前,研发团队已与福州高新区签署意向转化协议,有望大批量生产并在基层医院普及。专利发明人、联盟主席、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林风辉教授十分感慨:“让数字医疗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有限的高水平专家资源,推动医疗同质化,这离不开政府、医疗机构、数字创新型企业等多方的支持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