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看似“热火朝天” 实则乱象诸多

儿童康复行业 如何破局

本报记者 张帅

2022年,在《福建卫生报》社“健康行”福鼎站义诊活动中,刘家瑞教授在福鼎市医院为自闭症患儿看诊(资料图)

儿童时光,是快乐的。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一切无感。

他们是患有脑瘫、孤独症、多动症、智力残疾、发育迟缓等功能性障碍的问题儿童。他们从确诊第一天起,就要开始康复训练。

但是,目前儿童康复行业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康复人才的缺失,大部分公立医院由于自身发展与科室场地受限等多种因素,无法承接大量需要康复的儿童;而院外,社会机构良莠不齐,康复市场发展遇瓶颈,家长无所适从。

何去何从,儿童康复行业该如何破局?

大量问题儿童无法及时康复

宁德5岁女孩温雯(化名)从小患有脑瘫,行走姿势异常、肢体障碍……

更让温雯父母揪心的是,当地康复机构已满员,女儿短时间内得不到规范化的干预。

5月初,通过慈善组织帮扶项目,温雯来到福州,住进福其祥中医院儿童康复科。

院长林祥崧介绍,来医院时,温雯耷拉着脑袋,只有靠着助行器才能踉踉跄跄走几步路,经过24天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现在她不但能独坐、抬头,而且能独立行走。

“只有尽快、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和重建这些特殊孩子已经丧失的功能。”林祥崧说。

实际上,这些患儿的治疗及康复却面临着康复机构少、费用高,甚至无机构收治的窘境。有些患儿在缺乏持续治疗的情况下,甚至病情恶化。

福鼎王女士6周岁的女儿媛媛(化名)患有自闭症。去年3月,她把孩子带到本地的一家儿童康复机构,却遭受到不少困难。

王女士说,一年支出不下10万元,加上患儿必须有人全天候陪同配合康复训练,王女士只能辞去工作,经济状况捉襟见肘,不得不中断半年。等攒够了钱再次回到康复机构,却被告知由于中断了康复训练,媛媛的行为、智力问题更加严重了。

他们的家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与困扰。

康复机构办证难

目前,福鼎市4所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机构共有287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一部分在外地的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虽有明显的成效,但远远供不应求。

按照相关规定与评估标准,这4所机构均无法达到条件办理医疗机构许可证;另外,在教育部门没有明确文件通知情况下,也无法对儿童康复机构办理办学许可证。

既无法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又无法取得办学许可,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4所儿童康复机构将全部关停。

“一旦关停,福鼎市287名残疾儿童只能到异地进行康复,将加重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增加康复难度,甚至一些家长因无法承担康复负担而放弃康复。”福鼎市残联理事长王绍橹告诉记者,这是他眼下最担忧的事。

据了解,不仅福鼎市,全省在中残联备案登记的463所各类儿童康复机构中,除了现有的医疗机构外,其余民办儿童康复机构也都存在办理许可证难问题,民办儿童康复机构更多偏向于培训机构或特殊教育幼儿园。

这些机构一旦被关停,省内的大量残疾儿童将面临无法及时得到康复的困境。

面临多种挑战

儿童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很多公立医院也已开设康复科,但场地又过于拥挤,专业人才紧缺,满足不了康复患儿及家长的需求。

近日,记者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了解到,该科收治的儿童康复病种非常多,其中脑性瘫痪、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病种占多数,而这部分病人疗程长,需要治疗的项目也较多。

康复科主任郭小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急切想让孩子长期治疗,尽早康复,可医院没办法满足,为了兼顾公平,不得不采取轮流入院的方式。

很多家长把目光投向社会机构。

但是,儿童康复与普通早教、幼教行业不同,早教行业“上大课”的教育方法无法适用。

每个患儿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评估后,儿童康复治疗师给出全程一对一的干预指导,人员成本加上房租水电等硬性成本,这笔账不轻松。

福安市首康儿童康复中心是宁德区域首家专业从事特殊儿童治疗的民营医疗机构,目前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有70人,康复训练师却只有30人。

该康复中心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压力大,场地受限,康复训练师稀缺。若从营利的角度出发,选择开办教育型的机构更合适,经济效益好,而考虑治疗有效性和职业使命感,又必须开设医疗机构,结果是效益差。

特殊孩子的家庭支付能力,也是效益不好的重要因素。

看似“热火朝天”的民营儿童康复机构背后,可能是“负债累累”的老板。

康复路怎么走

记者发现,目前已在开展儿童康复项目的机构有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残联系统及民政系统的儿童康复中心或机构,以及各类非公立的康复机构等,这些尚不能完全满足儿童康复的需求,而短期内单靠几家头部儿童康复机构,难以覆盖,就算计划先用5年覆盖,那么这5年内,又有多少孩子要错失这段绝佳的干预机会,又有多少家庭会因此失去希望?这代价是家长不能承受的。

我国儿童康复是从脑瘫康复开始,自闭症儿童康复近些年才引起社会关注。

最早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都是民办机构。近年来,整个儿童康复行业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头部机构,如福建省康语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解决儿童言语社交障碍的机构,目前全省已有24家康复中心。

民办机构不可否认地推动了自闭症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但也有部分民办机构因其“草根”出身,缺乏政府层面的统一规范,造成了目前诸多儿童康复行业乱象丛生的局面。

(下转4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