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手记

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医工融合”“医工转化”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热词”,但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不免令人唏嘘。

其中,郑晓春副院长谈到绝大多数医疗发明成果获得专利后,都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鲜少能得到企业的青睐,这与国外的情况相距甚远。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重大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仅为20%,其中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8%,而美国和日本该比率则接近70%。

作为全国发明专利评委的游凤云发现,多数的发明仍停留于模仿阶段,缺少从“0”到“1”的突破。

诚然,医院下大力气激发员工科研创新热情,提升科研能力,最终目的是要用科研成果解决患者的问题,提升医疗质量,让患者真正受益。做科研、搞发明,不能仅仅为了科研而搞科研。奔着评职称、发论文,或是为了提升医院学术地位、形象而去,研发的产品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就失去了科技创新的意义,其转化率自然也无法提升。而研发人员满腔热血设计的产品,倘若只能换来一纸证书,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其研发热情也会大受打击。

破局的关键需要研发人员有沉下心、敢突破的勇气,比如在科研项目的最初设计阶段,是否就能加入转化的理念,为未来的转化留好预期和可能性。其次,加大医院、高校、企业合作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原创性、创新性,提升产品技术的含金量,从而吸引更多“伯乐”去推动创新成果实现落地应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