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药药师要贴近患者

刘玉凤在病房指导患者用药

在福建省属公立医院中,临床药师多以西药为主,药房门诊也多开设于综合性医院。随着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中药药学服务,中医院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去年10月,福州市中医院外派主管中药师刘玉凤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修。在龙华医院她走进肺病科病房和药学门诊,开启专科类的临床知识学习。

在近期的学习中,刘玉凤留意到,一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医生开具了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并针对其发热和四肢疼痛,还联用了麻杏苡甘汤。两种汤药均来自经典方剂,刘玉凤考证发现患者方剂中的甘草含量多达18g,远超相关规定的甘草使用上限。

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刘玉凤的好奇。

在后续的学习中她发现,由于患者化疗后脾胃较虚寒,大剂量的甘草能够补益中气、固护患者脾胃。“《伤寒杂病论》中的炒甘草,和现代常用的蜜炙甘草,它们的炮制方法不同,所呈现的药效不同。且两种汤药方剂中生甘草和炒甘草的联合使用,也能达到不一样的诊疗效果,这些都是需要结合临床探讨才能学到的知识。”她说。

“走入病房、贴近医生与患者,参与患者全程的用药监护,能够让中药师有更多的经验积累,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刘玉凤表示,如今,中药师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处方的学习,而是要贴近患者的需求,协助医生提供个体化精准的诊疗方案。

进修期间,刘玉凤发现加大培养专科中药临床药师的力度、组建中药师参与的MDT(多学科会诊)中医专家小组等方法,对提升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切实可行。中药师可以从经方的本草考证,药物的炮制特点与方法,中西药联用评估工作,中药药效评估和药理研究工作,传统丸、散、膏、丹制剂的个体化制备等多方面,找准切入点参与到临床中去。

“这就需要中药师不断适应行业的变化,积极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供更好的中药临床服务。”刘玉凤告诉记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